禀氣的意思、禀氣的詳細解釋
禀氣的解釋
亦作“禀氣”。天賦的氣性。 漢 王充 《論衡·氣壽》:“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軟弱。”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氣寡所諧。”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 蔡元度 禀氣弱,畏見賓客。”
詞語分解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 氣的解釋 氣 (氣) ì 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 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 自然界寒、暧、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 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 人的精神狀态:氣
網絡擴展解釋
“禀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氣性或先天體質,強調個體因自然禀賦而形成的性情、氣質或身體特質。例如:漢王充《論衡·氣壽》提到“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軟弱”,說明禀氣決定了個體的強弱差異。
二、出處與例句
-
曆史文獻:
- 漢代王充《論衡·氣壽》首次提出“禀氣”概念,認為人因禀氣不同而有性格與體質的差異。
- 晉代陶淵明《飲酒》詩之九中“禀氣寡所諧”,表達自身性情與世俗難合。
-
具體用法:
- 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蔡元度禀氣弱,畏見賓客”,描述先天體質虛弱的表現。
三、深層内涵
- 哲學層面:禀氣與古代“氣論”思想相關,認為天地自然之氣影響人的本質。如《宋書》提到“禀氣懷靈”,暗含人因禀受自然之氣而具備靈性。
- 個體差異:禀氣差異可解釋性格、體質的不同,如“禀氣寡所諧”(性情孤僻)或“禀氣弱”(體弱多病)。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讨論中,描述人的先天特質。例如評價他人性格時,可說“此人禀氣剛直”;或探讨健康問題時,稱“禀氣虛弱需調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衡》《陶淵明集》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語詞典中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氣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示和氣,筆畫總數為16畫。禀氣的來源比較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中,意為受候時的納氣之意。
在繁體字中,禀氣的寫法為「稟氣」。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禀氣的字形在宋代開始成為主流,其形狀為上半部分為“立”,下半部分為“禾”,以表示稻谷之氣滲入、吸取的意思。
以下是禀氣的例句:
1. 他禀氣大吃一驚。
2. 孩子禀氣聰明,學習能力很強。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
1. 妄禀:指過度取信于他人或事物。
2. 禀賦:指人的天賦或資質。
禀氣的近義詞是吸氣,反義詞是呼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