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毛 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郑玄 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后多以指代学宫。 宋 苏轼 《答临江军知军启》:“泮水政成,繆膺桑梓之敬;海邦画诺,又观枳棘之栖。” 王闿运 《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执经庠序,思乐泮水。”一说, 泮水 为 鲁 境内的河流名,“泮宫”为建造在 泮水 边的 鲁侯 之宫,非学宫。参见“ 泮宫 ”。
“泮水”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含义及解释如下:
古代学宫前的半月形水池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古代学宫(即“泮宫”)前的水池呈半月形,象征礼仪与教化。例如《诗经·鲁颂·泮水》开篇“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描述学子在此采撷水芹,表达对教育的向往。郑玄注解“泮之言半也”,认为其形制为半圆形,东西门通水而北面无水。
《诗经》篇名
《泮水》是《诗经·鲁颂》中的一篇,共八章,内容为歌颂鲁僖公修缮泮宫、推行文教的功绩。
部分文献提出“泮水为鲁国河流名”的说法,认为“泮宫”是建在泮水边的鲁侯宫殿,而非学宫。但这一解释属于少数观点,传统主流仍以“学宫水池”为核心含义。
如今“泮水”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例如描述古代教育制度、引用《诗经》典故等,具有古典文化意蕴。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据,可参考《诗经》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泮水》一词的意思是指古代中国传说中的泽国,又称为泮水国。泮水是指一个位于古代中国南方的虚构之国,被认为是一个神奇且神秘的地方。在古代文献中,泮水常被称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神话国度。
《泮水》一词由“水”和“泮”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水”是这个词的部首,表示与水有关;“泮”是构成这个词的另一个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字。这个字由六划构成。
泮水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山海经》是一部记载古代地理知识和神话传说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至秦汉之间。泮水国在其中被描述为一个神奇的国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神奇的景色。
《泮水》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湞水」。
在古代,泮水国这个名称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古代文献和古籍记载,泮水国的汉字写法有时会采用「㧑」、「㵩」等字形,但这些写法逐渐被现代的「泮水」所取代。
1. 他渴望能够亲自去一次泮水,亲眼目睹那神奇的国度。
2. 《山海经》中对于泮水的描述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 组词:泮水国、泮水国王、泮水仙境、泮水神话
2. 近义词:泽国、神奇之地、仙境
3. 反义词:普通国家、平凡之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