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枝幹盤曲的樹。《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衡天 ,有 先民之山 ,有槃木千裡。”
(2).古國名。《後漢書·種暠傳》:“ 岷山 雜落皆懷服 漢 德。其 白狼 、 槃木 、 唐菆 、 卭 、 僰 諸國,自前刺史 朱輔 卒後遂絶; 暠 至,乃復舉種向化。”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匪徒 封離 授首,三十六之種落迎降; 槃木 歸仁,六百萬之賓夷向化。”
“盤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及相關出處如下:
指枝幹彎曲、形态奇特的樹木,常見于古籍描述。例如:
“盤木”是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古國,位于今四川西部至雲南一帶。據《後漢書》記載,該地區部落曾歸附漢朝,後因地方勢力變動與中原王朝的關系時斷時續。
成語“盤木朽株”:
該成語出自高權威性來源,指不成材的曲木或朽木,比喻無用之人或物。例如:“盤木朽株,難堪大用。”
現代用法差異:
部分詞典(如)将“盤木”解釋為“樹木茂盛”,但這一含義在經典文獻中未明确提及,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盤木”需結合語境理解,古代多指具體事物(盤曲樹木或古國),而“盤木朽株”則是獨立成語,含義截然不同。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山海經》《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盤木》是指木材被盤繞、纏繞在一起的樣子或狀态。這可以用來形容植物的茂密生長或木料的堆積疊放。
《盤木》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相關。它由8個筆畫組成。
《盤木》在漢字中的使用比較罕見,一般用來形容植物的茂密生長或木料的堆積狀态。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明确的記載。
《盤木》(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作「
1. 園子裡的花草盤木生長,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
2. 山中的盤木堆積如山,給人一種壯觀的景象。
1. 盤根:形容植物的根部盤繞、糾結在一起。
2. 盤旋:形容物體或動物在空中不停地繞圈兒飛行或轉動。
3. 交纏:表示兩個或多個物體相互糾纏、糾結在一起。
1. 纏繞:表示物體或事物被盤繞、圍繞在一起。
2. 糾結:表示物體或事物結成一團,難以分開。
1. 散亂:表示物體或事物松散、分散的狀态。
2. 解開:表示物體或事物被解開、分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