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峰的意思、岡仁波齊峰的詳細解釋
岡仁波齊峰的解釋
岡底斯山脈主峰。在西藏西部。海拔6656米。峰頂終年冰雪覆蓋。佛教聖地,視為聖山。其東南的瑪旁雍錯,則被*********視為聖湖。
專業解析
岡仁波齊峰釋義
一、漢語詞典釋義
“岡仁波齊峰”在漢語中特指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部的一座山峰(藏語:གངས་རིན་པོ་ཆེ,音譯“岡仁波齊”)。
- 詞義解析:
- “岡”:漢語中泛指山脊或地勢較高的地方,此處為藏語音譯用字。
- “仁波齊”:藏語“རིན་པོ་ཆེ”(rinpoche)的音譯,意為“珍寶”或“尊者”,常引申為“神聖的”。
綜合釋義為“神聖的雪山”或“珍寶之山”。
二、宗教與文化内涵
岡仁波齊峰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等宗教視為“宇宙中心”或“神山”:
- 佛教:視為勝樂金剛的居所,象征無量幸福(《西藏宗教源流》,中國藏學出版社)。
- 印度教:認為是大神濕婆的化身(《印度教神話詞典》,商務印書館)。
- 苯教:尊為“九層雍仲山”,代表原始宇宙觀(《西藏苯教史》,民族出版社)。
三、地理特征
- 位置: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海拔6656米。
- 地貌:四壁對稱的錐形雪峰,形似金字塔,終年積雪覆蓋(《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西藏特輯)。
- 水文意義:亞洲四大河流(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發源地,被譽為“萬水之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報告)。
四、文化實踐
- 轉山儀式:信徒沿山腳徒步繞行(全長約52公裡),認為可洗脫罪孽。藏曆馬年轉山一圈,功德增倍(《藏傳佛教聖地志》,西藏人民出版社)。
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31頁。
-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官網:西藏神山聖湖文化保護條例。
- 中國西藏網:岡仁波齊的宗教多元性研究。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川考察報告。
-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西藏阿裡地質地貌專題。
網絡擴展解釋
岡仁波齊峰是西藏阿裡地區著名的神山,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地理意義。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名稱含義
藏語中“岡仁波齊”(གངས་རིན་པོ་ཆེ)意為“神靈之山”或“雪山之寶”。“岡”指雪,“仁波齊”意為珍寶或尊稱(類似“上師”),整體可理解為“雪山中的神聖之寶”。
二、地理特征
- 位置與海拔
位于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是岡底斯山脈主峰,海拔6656米(部分資料稱6721米,但多數權威來源采用前者)。
- 地形與地質
形似金字塔,四壁對稱,峰頂終年積雪,分布28條現代冰川。地質由燕山期花崗岩及始新世砂岩、礫岩構成,因印度闆塊與歐亞闆塊碰撞形成。
- 獨特标志
南壁的冰槽與岩層天然形成佛教“卍”字符,被視為神迹。
三、宗教與文化意義
- 多宗教聖地
被藏傳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共尊為“世界中心”。佛教徒認為轉山可洗清罪孽,苯教更視其為發源地。
- 朝聖傳統
每年吸引來自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的信徒,沿52公裡轉山道朝拜,信徒相信繞山一圈可積功德。
四、自然與傳說
- 神秘關聯
傳說岡仁波齊與北極、英國巨石陣等距離均為6666公裡,被認為是地球能量中心之一。
- 未登頂記錄
出于宗教敬畏,至今無人成功登頂,保留“處女峰”身份。
五、周邊景觀
東南側的瑪旁雍錯湖(聖湖)與其并稱“神山聖湖”,形成藏地信仰體系的核心。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資料或相關紀錄片(如《岡仁波齊》)了解其文化與自然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暴悖步步高升不知就裡蟾鈎長驅徑入陳古刺今臣妾癡烏龜遲想吹畫壺吊水刁蕭東南一尉,西北一候鬥量車載獨木難支份兒祓殡釜甗該天甘果垢汙構綴詭説孤忠函方函索烘托渲染黃色夥計将衞薦仍繳械極軌盡觞捐館舍局跽具設刻明魁封苓耳流梗龍動滿讕毛角嗆勁錢局遣閑切題羣立仁信柔癕掃除讪讦舍命不舍財石劒谇帚德鋤天壽王相問安視寝相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