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枝干盘曲的树。《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衡天 ,有 先民之山 ,有槃木千里。”
(2).古国名。《后汉书·种暠传》:“ 岷山 杂落皆怀服 汉 德。其 白狼 、 槃木 、 唐菆 、 卭 、 僰 诸国,自前刺史 朱辅 卒后遂絶; 暠 至,乃復举种向化。”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匪徒 封离 授首,三十六之种落迎降; 槃木 归仁,六百万之宾夷向化。”
“盘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解释及相关出处如下:
指枝干弯曲、形态奇特的树木,常见于古籍描述。例如:
“盘木”是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古国,位于今四川西部至云南一带。据《后汉书》记载,该地区部落曾归附汉朝,后因地方势力变动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断时续。
成语“盘木朽株”:
该成语出自高权威性来源,指不成材的曲木或朽木,比喻无用之人或物。例如:“盘木朽株,难堪大用。”
现代用法差异:
部分词典(如)将“盘木”解释为“树木茂盛”,但这一含义在经典文献中未明确提及,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读。
“盘木”需结合语境理解,古代多指具体事物(盘曲树木或古国),而“盘木朽株”则是独立成语,含义截然不同。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山海经》《后汉书》等原始文献。
《盘木》是指木材被盘绕、缠绕在一起的样子或状态。这可以用来形容植物的茂密生长或木料的堆积叠放。
《盘木》的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材相关。它由8个笔画组成。
《盘木》在汉字中的使用比较罕见,一般用来形容植物的茂密生长或木料的堆积状态。这个词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盤木》(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作「
1. 园子里的花草盘木生长,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2. 山中的盘木堆积如山,给人一种壮观的景象。
1. 盘根:形容植物的根部盘绕、纠结在一起。
2. 盘旋:形容物体或动物在空中不停地绕圈儿飞行或转动。
3. 交缠:表示两个或多个物体相互纠缠、纠结在一起。
1. 缠绕:表示物体或事物被盘绕、围绕在一起。
2. 纠结:表示物体或事物结成一团,难以分开。
1. 散乱:表示物体或事物松散、分散的状态。
2. 解开:表示物体或事物被解开、分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