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鋪設;布置。 宋 王鞏 《聞見近錄》:“ 寇忠愍 知 永興軍 ,於其誕日,排設如聖節儀。”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昨日已分付太僕寺掌鞍馬的祗候, 洛陽縣 管排設的令史,鳴鼓三通,都要到此聚會,聽點視。”《平山冷燕》第二回:“到得 玉尺樓 下,隻見香案已排設端正,聖旨已供在上面。” 許地山 《狐仙》:“你還是過去看看她們排設得怎樣。”
“排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ái sh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指按照次序擺放、安排事物,或按計劃、規定進行布置。該詞由“排”(排列、安排)和“設”(設置、籌劃)組合而成,強調有條理地組織或設計。
傳統用法
現代延伸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筆記文獻。
排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安排、布置。它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或規則進行安排或布置。
排設的部首是⺤(豎)和比(比)。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排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屬于老話、典故或文言詞語。在繁體字中,排設的寫法是「排設」。
在古時候,排設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排澀」,意思是排除雜質,使純淨。
1. 會議的排設需要根據議程來進行安排。
2. 活動的場地排設需要有合理的布局,以便參與者能夠順利進行。
排隊、排列、排除、布設、設置
布置、安排、安設、組織
混亂、雜亂、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