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o Yuanming] (365—427) 東晉文學家、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谥靖節。浔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為江州祭酒、鎮江參軍,後任彭澤令。因不滿當時官員的腐敗而去職,歸隱田園,至死不仕。其詩以《歸去來兮辭》、《飲酒》、《桃花源詩》、《詠荊轲》、《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為代表,今存《陶淵明集》
陶淵明(約365—427年),名潛,字元亮,私谥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劉宋初的文學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鼻祖”。以下從生平、思想及文學成就三方面詳細解釋:
家世與早年
陶淵明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祖父和父親均任太守,但至其父輩家道中落。他自幼受儒家教育,少年時曾懷有“大濟蒼生”之志,亦有仗劍遊曆的經曆。
仕隱生涯
29歲起曆任江州祭酒、參軍等職,因不滿官場腐敗和門閥制度,多次辭官。41歲任彭澤縣令僅80餘日,因“不為五鬥米折腰”憤然歸隱,徹底退出仕途。
歸隱生活
歸隱後生活貧困,曾遭遇火災,但仍拒絕朝廷征召,躬耕田園直至去世,享年約63歲。
儒道交融
早年受儒家濟世思想影響,後轉向道家自然觀。其歸隱并非消極避世,而是堅守氣節、追求精神自由的選擇。
“自然”哲學
主張順應本心,反對虛僞禮法,在《歸去來兮辭》中提出“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開創田園詩派
以《歸園田居》《飲酒》等詩描繪田園生活,語言質樸卻意境深遠,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千古絕唱。
散文與辭賦
《桃花源記》虛構理想社會,表達對現實的批判;《五柳先生傳》以自傳體展現安貧樂道的人格。
曆史地位
被歐陽修譽為“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辭》”,朱光潛将其與屈原、杜甫并列,視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如需更詳細的作品解析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文獻如《陶淵明集》或紀錄片《陶淵明》。
陶淵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中文詞語,拆分部首為“⺮”和“水”,總共有11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以中國古代文人陶淵明命名的。陶淵明(公元365年-427年)是東晉末年至南朝劉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文學家。他以其清新自然、淡泊寡欲的生活态度而被後人稱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作品流傳廣泛,深受後人的喜愛。
在繁體中文中,陶淵明的寫法保持基本不變,隻是字形稍有差異,将一部分字形進行了細微的調整。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陶淵明中的“⺮”部在古代寫法中會以更複雜的結構呈現。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逐漸簡化,最終演變成現代的形式。
以下是一個關于陶淵明的例句:
他的詩歌充滿了陶淵明般的田園風味。
與陶淵明相關的組詞有陶土、陶瓷、淵博等。
陶淵明的近義詞包括田園詩人、自然主義者等。
反義詞則可以是現代主義者、虛無主義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