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籍骸的意思、籍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籍骸的解釋

用草席裹屍骨。《宋史·範純仁傳》:“ 秦中 方饑,擅發常平粟振貸……或謗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會秋大稔,民讙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晝夜争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 邠寧 間有叢冢,使者曰:‘全活不實之罪,於此得矣。’發冢籍骸上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籍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為用草席包裹屍骨,通常指代因饑荒、戰亂等災難後對死者遺骸的簡易處理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曆史典故與出處

根據《宋史·範純仁傳》記載,北宋時期範純仁在陝西赈災時,因擅自開倉放糧被彈劾。朝廷派人調查時,發現當地有大量叢冢(亂葬墳),使者便“發冢籍骸”作為其赈災不力的“證據”。這一事件反映了古代災後處理遺骸的常見方式。

3.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災荒、戰亂後的慘狀,或強調安葬方式的簡陋。例如:“大疫之後,鄉野間籍骸無數,觸目驚心。”

4.現代使用

“籍骸”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籍骸》的意思

《籍骸》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人死後身體的遺骸。這個詞的意思也可理解為“骨骸”,是對人體屍骨的稱呼。

拆分部首和筆畫

《籍骸》的拆分部首是“⺮”和“骨”,具體的拆分方式如下:

⺮(即竹部):表示與竹子有關。

骨:表示與人體骨骼有關。

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詞語的相關意思。

《籍骸》的拆分筆畫為12畫。

來源

《籍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對于死亡和身體的消亡有着極為重視的态度。因此,對于人體的遺骸進行稱呼和描述也變得十分謹慎。

繁體

《籍骸》的繁體字為「籍骸」。在繁體字中,每個字形筆畫較為複雜,符合傳統書寫的風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籍骸》一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藉匱」。這種寫法中,「藉」意為借助、依靠,「匱」意為殓葬。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籍骸》的例句:

1. 人死之後,遺留下來的隻有一具冰冷的籍骸。

2. 遺忘他人的籍骸,是對親人最大的不敬。

3. 曆經千年風霜的籍骸,仍然展示出一種特有的莊嚴和神聖。

組詞

與《籍骸》相關的組詞有:

1. 遺骸:指人死後遺留下來的身體殘骸。

2. 屍骨:指人死後的屍體和骨架。

3. 遺容:指人死後遺留下來的面部表情和容貌。

近義詞

與《籍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遺體:指人死後的屍體。

2. 屍體:指人死後沒有經過防腐處理的身體。

這些詞語的意思都指向人死後的身體殘留。

反義詞

《籍骸》的反義詞是“生肉”,意為活人的肉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