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骸的意思、籍骸的詳細解釋
籍骸的解釋
用草席裹屍骨。《宋史·範純仁傳》:“ 秦中 方饑,擅發常平粟振貸……或謗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會秋大稔,民讙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晝夜争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 邠寧 間有叢冢,使者曰:‘全活不實之罪,於此得矣。’發冢籍骸上之。”
詞語分解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 骸的解釋 骸 á 骨頭:骸骨。屍骸。 身體:病骸。殘骸。 筆畫數:; 部首: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籍骸"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古代文獻用例中綜合考釋。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一、字義溯源與構詞解析
- “籍” (jí):
- 本義指登記名冊、簿書。《說文解字》釋:“籍,簿書也。”引申為登記、記錄、名冊等義。
- 在“籍骸”中,“籍”作動詞用,意為登記、記錄、造冊。
- “骸” (hái):
- 本義指骨骼、屍骨。《說文解字》釋:“骸,胫骨也。”後泛指人或動物的屍骨、軀體。
- 在“籍骸”中,“骸”作名詞用,指屍骨、骸骨。
- “籍骸”合成義:
- 将“籍”的動詞義(登記、造冊)與“骸”的名詞義(屍骨)結合,其字面意思即為登記屍骨、為骸骨造冊。這通常指在戰争、瘟疫、大規模災難後,官方或相關機構對遇難者遺骸進行清點、記錄、登記造冊的行為。
二、文獻用例與具體語境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戰後或災後處理遺骸的場景:
- 曆史記載語境:常見于史書、政令或奏疏中,指官府對戰場、災區暴露的屍骨進行收集、掩埋(或火化)并登記在冊的工作。這既是人道關懷的體現,也是統計傷亡、處理善後、防止疫病的重要行政措施。例如,史書中可能記載某次戰役後,朝廷下令“籍骸骨而葬之”。
- 引申含義:有時也隱含對死難者的哀悼、紀念之意,通過登記造冊,使亡者身份(或數量)得以确認和記錄,不至湮沒無聞。
三、現代理解與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籍骸”一詞已極為罕見,屬于高度書面化、曆史化的詞彙。其含義可理解為:
- 核心義:登記、清點并記錄屍骨(尤指大規模死亡事件後)。
- 目的:用于善後處理、統計傷亡、防疫、人道安葬及紀念。
權威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對“籍”、“骸”二字的本義提供了最權威的訓釋。可參考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點校本。
-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作為大型曆史語文辭典,收錄了“籍骸”詞條并引用了相關書證,是解釋該詞最詳盡的工具書之一。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
- 《資治通鑒》等古代史籍:此類史書中常有關于戰後“掩骼埋胔”(掩埋暴露的屍骨)或類似“籍骸”行為的記載,提供了該詞使用的曆史語境。中華書局點校本為通行版本。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型古漢語工具書,對“籍”、“骸”的常用義項有清晰解釋,有助于理解合成詞。
“籍骸”指古代對屍骨(尤指戰争中或災荒後暴露的屍骨)進行登記造冊的行為,是特定曆史背景下的一種行政和人道措施,現代已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
“籍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為用草席包裹屍骨,通常指代因饑荒、戰亂等災難後對死者遺骸的簡易處理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字義拆分:
- 籍:本義為“草席”,此處引申為用草席包裹。
- 骸:指屍骨、遺體。
- 整體含義:通過草席等簡陋材料收斂屍骨,常見于物資匮乏或大規模死亡的場景。
2.曆史典故與出處
根據《宋史·範純仁傳》記載,北宋時期範純仁在陝西赈災時,因擅自開倉放糧被彈劾。朝廷派人調查時,發現當地有大量叢冢(亂葬墳),使者便“發冢籍骸”作為其赈災不力的“證據”。這一事件反映了古代災後處理遺骸的常見方式。
3.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災荒、戰亂後的慘狀,或強調安葬方式的簡陋。例如:“大疫之後,鄉野間籍骸無數,觸目驚心。”
4.現代使用
“籍骸”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備物褙子谄順琤璁疵醇大耳兒都都磨磨鬥盆端良斷落反暴奉訪蜂扇蟻聚赴選高邃刮目光焰谷雨還牍寒年會規嘉谥解奚繼立迥語匡導臘飨兩越臝露麻餅毛員鼓沒出梅花障鳴和明耀墓蓋拏錯偏心矩樸消起頂清齋勤務員羣居穴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惹怨捎馬生道審拟申志矢室收率私覆私下裡台估通箇銅四開推幹就濕無任徒香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