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尺無枝的意思、百尺無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尺無枝的解釋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後因以“百尺無枝”比喻罕見的大而有用之材。《梁書·王規傳》:“其風韻遒正,神峯标映,千裡絶迹,百尺無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百尺無枝”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ǎi chǐ wú zhī,主要用于比喻罕見且具有大用處的珍貴之材。

詳細解釋:

  1. 字面來源
    出自漢代枚乘的《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原意描述龍門地區的桐樹高大筆直,沒有旁枝,凸顯其挺拔獨特。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或價值,且極為稀有。例如《梁書·王規傳》中曾用“其風韻遒正,神峰标映,千裡絕迹,百尺無枝”來贊頌王規的卓越品質。

  3. 用法與結構

    • 詞性:中性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褒義語境。
    • 結構:緊縮式,年代為古代。

補充說明:

該成語強調“大材”的罕見性和實用性,與“百尺竿頭”(比喻極高成就)不同,需注意區分。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七發》原文及《梁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尺無枝

《百尺無枝》是一個成語,用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一無所長、一事無成的狀态。

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百】【尺】【無枝】。其中【百】字為部首,意為數目的概念;【尺】字為部首,表示長度的概念;【無】為部首,表示沒有的概念;【枝】為部首,表示植物的概念。

《百尺無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傳說。相傳,古代有位名叫楊修的人,他年輕時非常聰明,才華出衆。一次,他途經一片茂盛的樹林,目睹樹木密密麻麻,枝繁葉茂,于是心生自慚形穢之感。他過了一段時間後,再次經過這片樹林時,他發現所有的樹枝竟然被風吹落,樹木光秃秃的,隻剩下光秃秃的樹幹。楊修對此深感啟發,從此以後,用“百尺無枝”形容描述自己沒有成就的反思。

《百尺無枝》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百尺無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漢字寫法更為繁複,筆畫數量較多。《百尺無枝》在古代的寫法是「百尺皆無枝」,共計九個筆畫。

以下是一個使用《百尺無枝》的例句:

他雖然博學多才,但在實踐中卻表現得慘不忍睹,真可謂是百尺無枝。

一些與《百尺無枝》相關的組詞有:無能為力、空空如也、一無所有。

與《百尺無枝》意思相近的成語有:一窮二白、一事無成、碌碌無為。

與《百尺無枝》意思相反的成語有:百發百中、如魚得水、大展宏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