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後因以“百尺無枝”比喻罕見的大而有用之材。《梁書·王規傳》:“其風韻遒正,神峯标映,千裡絶迹,百尺無枝。”
百尺無枝
讀音:bǎi chǐ wú zhī
詞性:成語
核心釋義:
形容樹木筆直挺拔、毫無旁枝斜杈,比喻人才德純正或文風簡潔剛健。
本義
指樹木高達百尺而無分枝,強調其主幹筆直、形态端直,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樹木高直無斜枝”。
比喻義
喻人品格剛直不阿,如《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評嵇康“志氣宏放,若百尺無枝”。
形容文章結構嚴謹、無冗贅,如清代沈德潛《說詩晬語》稱“建安風骨,如百尺喬松,無枝可斫”。
語源與典故
語出漢代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以桐木喻人才之卓然獨立,後演化為固定成語。
釋義強調樹木形态與人格象征的雙重内涵。
收錄典故出處及曆代用例,詳述文學比喻意義。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線上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
“百尺無枝”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ǎi chǐ wú zhī,主要用于比喻罕見且具有大用處的珍貴之材。
字面來源
出自漢代枚乘的《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原意描述龍門地區的桐樹高大筆直,沒有旁枝,凸顯其挺拔獨特。
比喻意義
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才能或價值,且極為稀有。例如《梁書·王規傳》中曾用“其風韻遒正,神峰标映,千裡絕迹,百尺無枝”來贊頌王規的卓越品質。
用法與結構
該成語強調“大材”的罕見性和實用性,與“百尺竿頭”(比喻極高成就)不同,需注意區分。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七發》原文及《梁書》相關章節。
阿耨達池傍貫豹論徧師猜摩長籌成旨傳命存放打假宕匠墊本底蘊飛鷰浮腫伉伉工員骨弭幻誕花頭勇回聲踐居椒牆節子極目迥望機器局久已鞙鞙劇變醵借開涮愧赧來暮羅傘律候馬角烏頭漭洋洋眉子硯門款弄酒樸悍清水耆年氣質入甕散迸聲影碩才説古談今四方館四庫馊飯太陽穴填具天竈托收玩兒壞烏燈黑火香蕉水想前顧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