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ward;craven;weakling] 軟弱無所作為的人
亦作“愞夫”。軟弱無能的人。《孟子·萬章下》:“故聞 伯夷 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晉書·山濤傳論》:“昔 晏嬰 哭 莊公 之屍, 樂令 解 愍懷 之客,豈聞 伯夷 之風歟?愞夫能立志者也。” 唐 李白 《陳情贈友人》詩:“懦夫感達節,壯士激青衿。” 巴金 《家》十四:“我承認自己是個懦夫。我不敢面對生活,我沒有勇氣。”
“懦夫”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缺乏勇氣、遇事退縮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2. 語境中的使用
3. 近義與反義
4. 文化延伸
使用注意:該詞帶有較強負面評價,日常交流中需注意語境。若描述客觀情況,可用“性格謹慎”等中性表達替代。
《懦夫》指的是一個性格膽小、缺乏勇氣的人。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在面對困難或危險時退縮、膽怯的人。
《懦夫》這個詞的部首是心字旁,總共有17個筆畫。
《懦夫》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這本史書中,意為“膽怯的人”。在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詞彙之前,它也曾經作為《懦夫》這個詞的音譯。後來,《懦夫》的含義逐漸擴展,用來形容膽小、不敢面對困難的人。
在繁體字中,《懦夫》被寫作「懦夫」。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懦夫》在古代的書寫形式為「諾夫」。
1. 他是個懦夫,總是逃避責任。
2. 面對困難,你不能退縮成為懦夫。
懦夫主義、懦夫心态、懦夫行為、懦夫品質。
怯懦、懦弱、膽怯、怯弱、懦弱。
勇敢、堅強、果敢、剛毅、大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