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百姓家庭。《新唐書·蔣乂傳》:“俚室窮人子,旁無至親,乃有借吉以嫁,不聞男冒兇而娶。”
“俚室”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ǐ shì,主要用于指代普通百姓家庭或貧賤之家。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俚”和“室”組成:
文獻例證
該詞在《新唐書·蔣乂傳》中出現過:“俚室窮人子,旁無至親,乃有借吉以嫁,不聞男冒兇而娶。”,表明其用于描述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
延伸理解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讨論或古文解析。
“俚室”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平民或貧寒家庭的指向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俚室(lí shì)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彙,幾乎被現代漢語所遺忘,然而它卻在古代文獻中頻繁出現。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小而窄的房間或者住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俚 (lí) 由人 (人 rén) 部首和厲 (lì) 壬 (壬 rén) 兩個部分構成,總共包含7個筆畫。
室 (shì) 是由宀 (宀 mián) 部首和戶 (戶 hù) 兩個部分構成,總共包含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俚室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中,用以描述一種具有獨立生活空間的居住環境。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俚室」,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常常與現代不同。在古代,「俚室」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特别是在隸書或篆書中,字形可能會有些變化,例如「麗室」。
例句:
1. 他的居住條件很艱苦,隻有一個狹小的俚室供他居住。
2. 春秋時期,貴族們的宮殿都由多個俚室組成。
組詞:
俚端 (lí duān):指窄小、狹長。
俚民 (lí mín):指平民百姓。
近義詞:
小屋、小房間
反義詞:
宏室、寬敞的空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