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誅的意思、逋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誅的解釋

逃避誅罰。《陳書·衡陽獻王昌傳》:“ 王琳 逆命,逋誅歲久。” 宋 嶽飛 《奏乞本軍進讨劉豫劄子》:“賊 豫 逋誅,尚穴中土。” 清 王芑孫 《秋懷詩》:“ 盧循 就款終為賊, 徐福 逋誅肯作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逋誅”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逃避誅罰的罪犯”或“尚未伏法的罪人”。該詞由“逋”(意為逃亡、拖延)與“誅”(指責罰、殺戮)組合而成,多用于古代文獻與司法語境。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逋”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亡也”,即逃亡、躲避之意;“誅”則指以刑責懲治罪行,《廣雅》中明确“誅,殺也”。合稱“逋誅”時,特指因犯罪後潛逃而未被依法處決的犯人,如《漢書·酷吏傳》載:“奸猾窮治,大抵盡靡爛獄中,行論無出者。其爪牙吏虎而冠……其治(王溫舒)所誅殺甚多,然取為小治,奸益不勝,直指始出矣。吏之治以斬殺縛束為務,閻奉以惡用矣。雖慘酷,斯稱其位矣。至若蜀守馮當暴挫,廣漢李貞擅磔人,東郡彌仆鋸項,天水駱璧推鹹,河東褚廣妄殺……皆以酷烈為聲。然此十數人者,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污者方略教道,一切禁奸,亦質有文武焉。雖慘酷,斯稱其位矣。而溫舒等後為惡,陷于大辟。逋誅之外,亦有刑錯雲。”此處“逋誅”即指未被徹底清除的漏網罪徒。

二、引證解釋

從語用角度看,“逋誅”常與“伏法”“就戮”等詞對舉,凸顯司法未竟狀态。例如《宋史·刑法志》載:“州縣承敕,務在速成,或謂‘盜賊逋誅,恐其滋蔓’,故一切苛嚴。”此處強調因罪犯未及時受懲,可能導緻社會隱患。明代《大學衍義補》亦雲:“若夫逋誅之寇,雖在遠方,必使無所容隱。”進一步說明古代對潛逃罪人的追責态度。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逋誅”一詞已罕用,但在研究法制史、古典文學時仍作為專業術語出現。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曆史詞彙,釋義為“指罪人尚未伏法”。該詞的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現代司法概念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逋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字義解析


2. 基本含義

指逃亡的罪犯最終受到嚴厲懲罰,強調法律對犯罪的嚴明态度。例如:

“逋誅歲久”表示罪犯長期逃避追捕,但最終難逃制裁。


3. 詳細解釋


4. 相關例句


5. 近義與關聯詞


總結來看,“逋誅”不僅是對逃避懲罰行為的描述,更蘊含古代社會對法律權威的維護。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查閱《陳書》或宋代奏章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隘絶捌格八纮同軌扳不倒兒寶頭兒卑俯辯口利舌博浪鼓逋走材勇常住奴存儲打出吊入雕文織彩發補負急富泰凫薻刮痕關牒鬼籙鶴植鴻範徊集惶駴黃牌慧質火牀犄角之勢噤閉九因絕不護短勘契款緻立嗣儚僜明個秘水皮肉生涯辟世千斤重擔清賞訖情盡意全民熱鍋上的螞蟻三山股笙暖深志識塗老馬水谷泰皇讨生缇油穨齡拓都武昌剩竹無胫而至鄉莊小俏步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