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付洪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用來比喻信件寄丢或未送達對方,暗含托付非人、傳遞失誤之意。
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故事講述東晉官員殷洪喬(殷羨)受人所托攜帶百餘封信件赴任,但他行至石頭渚時,竟将信件全部投入水中,并說:“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緻書郎。”
該成語通過具體曆史事件抽象為象征符號,反映了古代信息傳遞的風險,現代可引申為對信息丢失或溝通不暢的隱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世說新語》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誤付洪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錯誤地給予了不應該給予的人以恩惠或好處,引申為親厚惡人,恩德報怨。
誤付洪喬的拆分部首為言和爪,其中“言”指話語,“爪”指手的意象。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6劃。
誤付洪喬最早出現在清代紀曉岚的《紀昀閑書》中,原句是“洪喬薄洪奉氣洪奉誠,東洪蒙郡洪旌;若誤付他洪喬之談,招應洪旗招衆之疑。”後來被演繹成“誤付洪喬”。該成語在民間口頭語中廣為流傳。
誤付洪喬的繁體寫法為誤付洪喬。
在古時候,誤付洪喬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誤付洪喬”。
他對那個欺騙過他的人卻一直心存感激,真是誤付洪喬。
誤付洪喬可以與以下詞語組成新的成語: - 誤付:錯誤地給予 - 洪奉:虛僞待人 - 薄洪:不忠實
近義詞:誤以恩養、背負恩仇 反義詞:針鋒相對、報恩圖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