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鹘莽的意思、鹘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鹘莽的解釋

唐 代波斯棗的異名。《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自 拂菻 西南度磧二千裡,有國曰 磨鄰 ,曰 老勃薩 。其人黑而性悍。地瘴癘,無草木五穀,飼馬以槁魚,人食鶻莽。鶻莽,波斯棗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鹘莽”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植物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鹘莽(拼音:hú mǎng)是唐代對波斯棗的别稱,主要見于《新唐書·西域傳》的記載。其名稱源于古代西域地區,指代一種可食用的棗類植物。

曆史背景

根據《新唐書》記載,唐代西域國家“磨鄰”和“老勃薩”(位于今北非或阿拉伯半島一帶)的居民以鹘莽為食。當地環境惡劣,“無草木五穀”,人們依靠這種棗類作為重要食物來源,同時用幹魚喂養馬匹。

補充說明

  1. 名稱争議:部分文獻中“鹘莽”的拼音标注為“ɡǔ mǎnɡ”,但更常見的讀音為“hú mǎng”。
  2. 植物特征:波斯棗即現代所稱的椰棗,原産于西亞和北非,唐代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成為文獻中的特色物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唐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鹘莽的意思

《鹘莽》是一個漢字詞語,最常用的意思是指機動靈活、迅速奔跑的意思。也可以用來形容人或東西的行動敏捷、迅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鹘莽》由5個漢字組成,部首分别為“隹”和“艽”,筆畫總共有13畫。

來源

《鹘莽》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夜泊牛渚懷古》中。鹘指的是獵鹘,莽指的是莽原,引申為迅速穿越廣袤草原的意思。後來這個詞被其他文人陸續使用,逐漸成為一個常用詞彙。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鹘莽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鹘莽可能出現不同的字形,但現今通用的字形是隸屬于楷書體系的标準字形。

例句

1. 這匹駿馬鹘莽迅猛,飛馳而過。

2. 無論困難多大,他都能迅速鹘莽地解決問題。

組詞

一鹘莽、鹘莽飛翔、鹘莽奔騰、鹘莽如風

近義詞

飛速、快捷、迅捷、疾行

反義詞

緩慢、遲緩、慢行、行動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