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衣惡食的意思、惡衣惡食的詳細解釋
惡衣惡食的解釋
同“ 惡衣菲食 ”。《論語·裡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漢書·王莽傳上》:“惡衣惡食,陋車駑馬。” 宋 王安石 《永安縣太君蔣氏墓志銘》:“惡衣惡食,禦之不愠。”
詞語分解
- 惡衣的解釋 破舊或粗劣之衣。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 張知白 清儉好學,居相位如布素時,其心逸也。及病革,上幸其家,夫人惡衣以見。” 清 方東樹 《<切問齋文鈔>書後》:“使世之人皆惟是取給於布帛菽粟
- 惡食的解釋 粗劣的食品。也謂吃得很壞。《韓非子·說疑》:“不明臣之所言,雖節儉勤勞,布衣惡食,國猶自亡也。”《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 項王 使者。”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下:“不知膏粱珍,惡食詩自好
網絡擴展解釋
“惡衣惡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讀音:è yī è shí
- 含義: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儉樸或清貧。該成語強調對物質條件的不在意,多用于描述安貧樂道或清貧自守的狀态。
出處與典故
- 來源:《論語·裡仁》
原文為:“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意為:有志于追求真理的人,若因衣食粗劣而感到羞恥,便不值得與之讨論道義。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結構,通常作賓語、補語。
- 感情色彩:中性偏貶義,可表示清貧,也可暗含對過度節儉的批評。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惡衣菲食、粗衣劣食
- 反義詞:錦衣玉食、鮮衣怒馬。
例句
- 章炳麟《論讀經有利而無弊》:“君子憂道不憂貧,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
- 《漢書·王莽傳》:“惡衣惡食,陋車驽馬。”
補充說明
- “惡”的讀音:此處讀作“è”,意為“粗劣”,而非其他讀音(如wù、ě)。
- 文化内涵:該成語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對精神追求的重視,認為真正的士人應超越物質享受,專注于道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惡衣惡食
惡衣惡食是一個成語,形容生活質量低下、窮困潦倒的狀态。惡衣指穿着破舊、不體面的衣服,惡食指吃粗茶淡飯或者進食不足以維持健康的食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惡(泛聲部首/9畫)
- 衣(衣字部首/6畫)
- 惡(泛聲部首/9畫)
- 食(食字部首/9畫)
來源:
惡衣惡食這個成語可以追溯到古代史書《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長樂君》一節:“長樂君過霸上,問曰:‘楚王何如人也?’答曰:‘惡飲惡食,惡衣惡宿。’”這裡的“惡飲惡食,惡衣惡宿”後來形成了現在的成語“惡衣惡食”。它通常被用來形容人們貧窮、窘迫的生活條件。
繁體字:
惡衣惡食(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惡:噁、餓
衣:衤、衣
食:飠、食
例句:
他雖然現在生活條件艱苦,但并不抱怨惡衣惡食。
組詞:
1. 惡俗 - 形容社會風氣糟糕、庸俗。
2. 食不果腹 - 形容吃了東西卻饑餓得沒有解決。
3. 窘迫 - 形容困境、困窘。
4. 窮困潦倒 - 形容生活質量低下、舉步維艱。
近義詞:
貧窮、困苦、清貧
反義詞:
富裕、富足、享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