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洿邪的意思、洿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洿邪的解釋

指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劣田。《大戴禮記·勸學》:“譬之如洿邪,水潦灟焉,莞蒲生焉。” 漢 劉向 《說苑·複恩》:“下田洿邪,得穀百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洿邪(wū xié)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洿

    《說文解字》釋為“濁水不流也”,本指低窪積水之地(《說文解字·水部》)。引申為地勢低窪、水聚不流的環境特征。

  2. 此處通“斜”,指地勢傾斜不平。《周禮·地官》鄭玄注:“下地曰邪”,強調地形傾斜導緻的低濕特性。

二、複合詞釋義

“洿邪”特指低窪積水、土壤潮濕的劣質田地,常見于古代農政文獻: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但可見于曆史地理研究或古籍注釋,如《中國曆史地圖集》對戰國沼澤地标注時引用“洿邪”概念。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2. 班固. 《漢書·溝洫志》[M]. 中華書局, 1962.
  3. 黎翔鳳. 《管子校注》[M]. 中華書局, 2004.
  4. 譚其骧. 《中國曆史地圖集》[M].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82.

網絡擴展解釋

“洿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的地理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1. 《大戴禮記·勸學》提到“譬之如洿邪,水潦灟焉,莞蒲生焉”,描述此類土地易積水、生長水生植物的特性。
  2. 漢代劉向《說苑·複恩》記載“下田洿邪,得穀百車”,說明即使是劣田,通過治理仍有一定産量()。

構詞分析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農業或文獻的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珪碧胫憯然産婦常典常斷鈔本翠琰打飽嗝兒大蔟大倫蕩秋千墊背電釂督并反饋焚爇富貴氣感徹高麓宮人斜鈎索龜屏鬼蜮伎倆滾動弘博婚慶琥珀拾芥絞索家貧親老嘉誼解錢金剛石婚吉祥天母忌怨淚竹梁橋臨穎馬卒莓莓拿摩溫湓口皤皤國老啓發忍垢偷生桑杈山坻杉鷄山南審練暑往寒來索寞碳素鋼談談條職鐵籠忘歸握霧拏雲象衣夏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