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驩戚的意思、驩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驩戚的解釋

歡樂和悲戚。驩,通“ 歡 ”。 宋 司馬光 《送文慧師歸眉山》詩:“離合皆自然,於何寄驩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驩戚”一詞為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詞義解析
    “驩”通假“歡”,指歡樂、喜悅;“戚”本義為斧類兵器(),後引申為親屬關系或悲傷情感(如《捕蛇者說》中“蔣氏大戚”)。在“驩戚”中,“戚”取“悲戚”之意,組合後表示歡樂與悲傷兩種對立情感的并置。

  2. 構詞特點
    該詞屬于古漢語中常見的“反義複合詞”結構,類似“動靜”“生死”,通過矛盾概念的組合表達情感的兩極或世事無常。例如司馬光詩句“離合皆自然,於何寄驩戚”(),即以離合對應歡戚,體現人生際遇的複雜。

  3. 文化引申
    從情感對立可延伸至哲學層面的辯證觀,如《周易》陰陽互轉思想。古人在文學中常用此類詞彙表達對命運、際遇的感慨,強調情感體驗的不可分割性。

注意:該詞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相關釋義主要見于古籍(如《送文慧師歸眉山》)。由于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權威詞典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驩戚的意思

驩戚(huān qī)是一個形容詞,用來表示喜悅和悲傷交織在一起的情感。驩戚的意思包含了歡樂和悲痛的複雜情感,常用來形容某種深深的憂傷中帶有或暗含着歡樂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驩(huān)的部首為馬(mǎ),總計11個筆畫;戚(qī)的部首為戈(gē),總計7個筆畫。

來源

《驩戚》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在《漢書》中,記載了東漢末年,劉秀在長安西市發現了一位因失去父母和妻子而哭泣的蒼眉道人。劉秀上前安慰他說:“道人歡哭有常,此即驩戚。”這裡的“驩戚”指的就是喜悅和悲痛并存的情感。

繁體

驩戚的繁體字為「讙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寰慼」。

例句

他看到自己的兒子考上了大學,心情驩戚交集。

組詞

驩喜、驩麗、喜驩、心戚、戚托等。

近義詞

歡憂、喜悲、憂喜、悲歡等。

反義詞

同喜、同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