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徵的意思、榷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徵的解釋

征收專賣品之稅。《明實錄·萬曆二十九年七月》:“機戶出資,織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然榷網之設,密如秋荼,原奏參隨,本地光棍以榷徵為奇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榷徵”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官府對特定商品實行專營制度并征收賦稅的行為。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榷”本義為獨木橋,引申為專賣、壟斷;《說文解字》釋“徵”為“召也”,後特指賦稅征收。二者結合後,“榷徵”成為中國古代財政體系的重要術語,具體包含三重含義:

  1. 專賣制度:特指鹽、鐵、酒等戰略物資的國家專營,如漢代實施的“鹽鐵官營”政策(《史記·平準書》),宋代設立的“榷貨務”機構(《宋史·食貨志》)均屬此類制度。

  2. 複合征稅:在專賣過程中同步實施稅賦征收,包含商品生産環節的“榷課”與流通環節的“關稅”,形成雙重財政收入體系(《中國曆代食貨志》)。

  3. 經濟調控:作為國家宏觀經濟手段,通過控制重要商品流通來調節市場供需,《文獻通考·征榷考》記載該制度具有“抑兼并、平物價”的社會功能。

該制度在宋代發展到頂峰,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宋神宗時期征榷收入占比達國家財政的56%,成為支撐中央集權的重要經濟基礎。其曆史演變軌迹可追溯至《周禮》的“山澤之賦”,經漢代制度化,至唐宋形成完備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榷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國家對特定商品的稅收政策,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榷徵”指對專賣品征收稅款的行為。其中:

2.曆史應用與背景

明代文獻《明實錄》記載:“機戶出資,織工出力……榷網之設,密如秋荼”,描述了當時官府通過“榷徵”對紡織業征稅過重,導緻官商勾結的現象。這反映了古代中國通過專賣制度控制重要物資并增加財政收入的政策。

3.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明實錄》相關記載或漢典()的詞條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昏昏拜請闆帶陂潢本年度扁桃體炎昌羊成就吃力純狐促急調笇東班東邊讀爲惡終蕃育負揭高燕貢船枸棘遘屯蒿廬阖闾城回臉回攢火工道人蹇鄂交事夾繞譏谑眷眷科生哭訴廉鄙廉訪使練簡陵阙龍書案命客平錢敲門青銅器寝寃漆桶底脫钑戟掃蕩聲明石連樹四門素流酥融台位套色溫宮無産階級五味賢勇小蔥拌豆腐晞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