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聞的意思、訪聞的詳細解釋
訪聞的解釋
查知;查訪并報聞。 宋 蘇轼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訪聞去歲止運四百五十餘萬石,而欠折之多,約至三十餘萬石,運法之壞,一至於此。”《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自因這一件事,傳的上司知道,説 向知縣 相與做詩文的人,放着人命大事都不問,要把 向知縣 訪聞參處。” 清 林則徐 《劄各學教官嚴查生員有無吸煙造冊互保》:“如該教官藉端擾累,一經訪聞,并即指名革審。”
詞語分解
- 訪的解釋 訪 (訪) ǎ 向人詢問,調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聞的解釋 聞 (聞) é 聽見:聞診。聞聽。聞訊。博聞強記。聞過則喜。聞雞起舞(聽到荒雞鳴而起舞,喻志士及時奮發)。 聽見的事情,消息:新聞。傳聞。見聞。 出名,有名望:聞人。聞達。 名聲:令聞(好名聲)。丑聞
網絡擴展解釋
“訪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訪聞”指通過查訪、詢問或實地考察後獲取信息,并向上級或相關方彙報。核心含義包含“查證”與“上報”兩個步驟。
二、詞語結構
- “訪”:指實地探訪、調查(如采訪、查訪);
- “聞”:指聽取信息或上報結果(如聽聞、奏聞)。
組合後強調通過主動調查獲取信息并反饋的過程。
三、使用場景
- 古代公文:常見于官員上報案情或事務,如《儒林外史》中“上司訪聞參處”。
- 現代語境:多用于描述記者、調查員通過實地考察收集信息的行為。
四、經典用例
- 蘇轼《論綱梢欠折利害狀》:“訪聞去歲止運四百五十餘萬石,而欠折之多,約至三十餘萬石。”
- 林則徐劄文:“如該教官借端擾累,一經訪聞,并即指名革審。”
五、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查訪、探聽、察訪
- 相關概念:與“道聽途說”相反,強調信息獲取的主動性與可靠性。
總結來看,“訪聞”是結合調查與彙報的複合動詞,多用于正式或曆史語境,體現信息獲取的系統性和權威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論綱梢欠折利害狀》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訪聞這個詞意思是指通過采訪、調查等方式獲取到的新聞資訊。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讠(讠為訂字旁),表示與言談、語言相關的意思;第二個部首是聞,表示與聽覺、知覺相關的意思。根據康熙字典,訪字的總筆畫數為10畫,聞字的總筆畫數為22畫。
據推測,訪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的曆史淵源尚待深入研究。在繁體字中,訪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訪字和聞字也有一些變體寫法。例如,訪字可以寫作訪,聞字可以寫作聞。這些變體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域可能會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訪聞的例句:
1. 記者通過深入訪聞,揭露了這起重大事件的真相。
2. 每日早晨,我都會閱讀各大報紙,了解最新訪聞。
3. 訪聞報道揭示了社會問題的嚴峻性和複雜性。
除了訪聞這個詞,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訪談:通過采訪方式進行交流、了解情況。
2. 訪客:指來訪的人。
3. 訪問:指進行正式的拜訪、訪問。
與訪聞相關的近義詞包括:新聞、消息、傳聞。它們都表示獲取到的信息或者消息。
而與訪聞相反的詞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反義詞,但可以用“閉聞”來表示沒有聽到或了解到任何消息或信息。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有其他疑問或需要進一步了解,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