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骖的意思、兩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骖的解釋

古代四匹馬拉車,在外側的兩匹馬稱“兩骖”。《詩·鄭風·大叔于田》:“兩服上襄,兩驂雁行。”《荀子·哀公》:“兩驂列,兩服入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兩骖”是古代車馬文化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四匹馬拉車時,位于外側的兩匹馬。與中間的兩匹馬(稱為“兩服”)形成對比,如《詩經·鄭風·大叔于田》描述:“兩服上襄,兩驂雁行”,體現外側馬匹的排列形态。

二、文獻出處

  1. 《詩經》例證
    “兩服上襄,兩驂雁行”說明兩骖像大雁飛行般整齊排列。
  2. 《荀子》記載
    《哀公》篇提到“兩驂列,兩服入廄”,進一步印證其位置與功能差異。

三、發音與結構

四、功能特點

兩骖因位于外側,常承擔轉向與平衡作用,而兩服(中間馬匹)主要負責牽引主力。這種分工在戰車或禮儀車駕中尤為重要。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用例,可參考漢典或《詩經》《荀子》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兩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兩骖》是指古時中國一種特殊的車輛。牽引這種車輛的是一對馬匹,因此得名“兩骖”。這種車輛在古代多用于貴族或官員的行車,具有較高的身份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兩骖》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辶”、“騎”和“馬”三個部首,總共有13畫。

來源

《兩骖》一詞出自《左傳》,是中國古代文獻之一。在古代,這種車輛通常用于官員或貴族的乘車使用,象征其高貴的身份地位。

繁體

繁體字中,《兩骖》可以寫作“兩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兩骖》可以寫成“兩驓”,這種寫法在古籍中經常可以見到。

例句

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一些使用《兩骖》一詞的例句。例如:“司馬執兩骖,載鹿于車”(出自《史記·陳涉世家》),意為“司馬持着兩骖車,載着一隻馬鹿”。

組詞

與《兩骖》有關的組詞有:骖驎(古代一種馬的品種),雙骖(指兩匹馬并駕馭的車輛)等。

近義詞

與《兩骖》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雙骖、禦駕親征等。

反義詞

與《兩骖》意義相反的詞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