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遠的意思、絶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遠的解釋

1.極其遼遠。2.猶懸殊。

詳細解釋

1.極其遼遠。《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所以不報恩不懼誅者,自知絶遠,兵不至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若水》:“ 漢武帝 時,通 博南山 道,渡 蘭倉津 ,土地絶遠,行者苦之。” 明 唐順之 《永嘉袁君芳洲記》:“嘗試觀於草木之生,雖其奇花異卉,至不易生之物,或絶遠生在海外,苟以人力移之,而樹藝擁灌之如其法,則東西南北惟所徙焉。”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十一章:“ 貴州 去敵絶遠,無施行軍政之必要。”

2.猶懸殊。《漢書·晁錯傳》:“臣竊觀皇太子材智高奇,馭射伎藝,過人絶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遠(jué yuǎn)是古漢語複合詞,由“絶”(通“絕”)與“遠”組合而成,表示極其遙遠、隔絕難至的距離或狀态。其核心含義強調空間或關系上的超常疏離,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絶(絕)

    本義為“斷絕”“隔絕”,引申為“程度至極”,如“絕頂”“絕妙”。此處作副詞,表“極其”“最”。

  2. 指空間或時間距離大,與“近”相對,如《說文解字》:“遠,遼也。”

二、複合詞釋義

“絶遠”即“至極之遠”,形容:

三、權威典籍佐證

  1.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明确收錄“絶遠”詞條,釋義為“極其遙遠;隔絕難通”。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強調其雙重含義:既指實際距離的遼遠,亦隱喻人際關系的疏離。

四、經典用例


參考資料:

  1.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3. 《漢書·張骞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史記·大宛列傳》及張守節《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絶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極其遼遠
    指地理或空間上的極度遙遠。例如:

    • 《漢書·西域傳》提到“自知絶遠,兵不至也”,強調罽賓國地理位置偏遠,難以被中原軍隊抵達。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記載漢武帝開拓西南時,“土地絶遠,行者苦之”,描述當地路途險遠。
  2. 猶懸殊
    表示差距極大或差異顯著。例如:

    • 《漢書·晁錯傳》中“過人絶遠”,形容皇太子才能遠超常人。

二、擴展信息

參考資料

綜合、4、6等提供的曆史文獻用例,結合漢字演變背景整理。如需查看更多例句,可查閱《漢書》《水經注》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覆白豆百六包機八十一章飙舉電至采蘭測黑朝辭促退大悟達義地靈二象觥觥詭丑規拟好客诙笑截路節日翁借水推船傑屋刻厲蠟丸靈承夢蝶暮遲木匠帶枷凝邃潛穴切囑氣候學群賢畢至曲宥人天肉屏風散播三署三兔穴設難仕家石獸石研關使主受賞铄金毀骨斯文人彈唱堂馔天公駝鶴蟃蜒文弱無慧吳生體香片相勸笑模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