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带泥土的水。《周礼·地官·掌蜃》“共白盛之蜃” 唐 贾公彦 疏:“蜃蛤在泥水之中。” 宋 苏轼 《次韵答贾耘老》:“夜航争路泥水澁,牵挽直欲来 瓜洲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纵説你玉洁冰清,于心无愧,究竟起来,到底要算一块温润美玉多了一点黑青;一方透亮净冰着了一痕泥水。”
(2).指建造房屋。 宋 苏轼 《答程天侔书》之一:“近与儿子结茅屋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貲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又有 王介石 者, 儋州 助 坡 筑屋五间,躬泥水之役,苦甚於奴隶。”
泥水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依据权威词典解释归纳如下:
指自然状态下的稀泥或泥浆,常见于雨后、河滩等场景。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79页。
例句:雨后路面淤积的泥水需及时清理。
特指砌墙、抹灰等建筑工程中的泥瓦工种(俗称“泥水匠”),或相关施工材料(如水泥砂浆)。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1243页。
例句:老宅修缮需经验丰富的泥水师傅。
喻指肮脏、潮湿的环境,或象征生活困境。
来源:《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引申义项。
例句:他蹚过泥水,终于走出山区。
“泥水”既描述自然物质(泥土与水的混合体),也是建筑行业的专业术语,同时可隐喻艰难处境。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核心均围绕“泥”与“水”的物理或社会属性展开。
“泥水”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可具体解释如下:
带泥土的水
指混有泥沙或污浊的水体,常见于自然或生活场景。例如《周礼·地官·掌蜃》中提到的“蜃蛤在泥水之中”,以及苏轼诗句“夜航争路泥水澁”()。
指建造房屋(泥工行业)
古时称泥瓦匠或建筑工为“泥水”,如宋代苏轼在《答程天侔》中提及“躬泥水之役”,描述参与房屋建造的劳作()。
文学与生活场景
古代文献常以“泥水”形容环境污浊或艰辛,如《儿女英雄传》中“一方透亮净冰着了一痕泥水”,比喻纯洁之物被玷污()。现代造句则多用于描述雨天泥泞或建筑工作,例如“泥水匠糊的房子”()。
近义词扩展
相近词汇包括“泥泞”“泥浆”,而“泥水”更强调水土混合状态。
“泥水”既可指具体的泥沙混合物,也可代指泥瓦匠职业,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其用法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均有延续,兼具描述性与象征性。
阿达案户比民案脉奥秽百穿阪阻边场褊量憯然承佃敕授牀屏春驹丁丁列列动如脱兔繁奢反蛙泳肺火风兵草甲更筹工蚁钩深乖则裹夹顾景和德何苦合什櫼栌介鲸饥寒纪述积微聚敛无厌匡廓老伴炼金料理立体柳昏花暝龙见箩筛铭感潘澜清莹弃群臣萐莆输币庶生殊渥蒐简贴就停鞭万一惟我独尊无惭宵晖下听喜虫儿心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