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負的意思、稅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負的解釋

納稅負擔。《新華月報》1953年第12期:“事實證明,同業公會在經過改組之後,對于調查統計,組織加工訂貨,評議稅負,制訂産銷計劃經濟工作,有其一定的作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稅負,全稱為“稅收負擔”,指納稅人因履行納稅義務而承受的經濟責任,反映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分配關系。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稅負是“政府通過稅收形式從納稅人收入或財産中征收的金額,體現國家財政需求與納稅人承受能力的平衡”。其核心包含三方面内涵:

  1. 經濟屬性

    稅負表現為納稅人可支配收入的減少,既包含直接繳納的稅款(如個人所得稅),也涵蓋通過商品流通轉嫁的間接負擔(如增值稅)。根據《中國稅務百科全書》(2020年版),稅負測算通常以“稅負率”表示,計算公式為:

    $$

    text{稅負率} = frac{text{實際繳納稅額}}{text{應稅收入或産值}} times 100%

    $$

    該指标用于評估企業或個人的稅收壓力。

  2. 分類維度

    稅負可分為法定稅負(稅法規定的名義稅率)與實際稅負(扣除優惠政策後的實繳比例),後者受稅收減免、抵扣等政策影響。例如,中國2023年實施的“小微企業增值稅起征點提高至月銷售額15萬元”政策,直接降低了特定群體的實際稅負(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

  3. 社會功能

    稅負通過調節收入分配、引導資源配置實現宏觀經濟目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提出“優化稅制結構,健全直接稅體系”,旨在通過調整稅負分配促進社會公平。

網絡擴展解釋

稅負是指因國家征稅而造成的經濟負擔,通常以稅款占收入或産值的比例來衡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稅負是國家稅收對社會經濟影響的體現,反映稅收在經濟分配中的作用。其表現形式有兩種:

  1. 稅負率:稅額占稅基(如收入、利潤等)的百分比;
  2. 稅負額:以絕對金額表示的稅收負擔。

二、主要類型

  1. 按稅收轉嫁性分類:

    • 直接稅負:納稅人直接承擔,如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
    • 間接稅負:通過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如增值稅、消費稅;
    • 隱性稅負:非直接稅收但影響可支配收入,如社保繳費、行政收費。
  2. 按分析維度分類:

    • 宏觀稅負:國家/地區整體稅收占GDP的比例(例如稅收總額1000億,GDP1萬億,則稅負率10%);
    • 微觀稅負:單個企業或個人稅收占收入/利潤的比例(如企業利潤100萬,繳納25萬所得稅,稅負率25%)。

三、計算與作用

四、延伸概念

示例:購買含13%增值稅的商品時,消費者承擔間接稅負;工資超過5000元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屬于直接稅負。

别人正在浏覽...

哀苦白湯版版六十四邊橑擯相碧沚避重就輕筆走龍蛇毚毫産前誠勇籌辦棰毆淬浴得意忘言第一手對心眼耳濡目擊方便囊翻譯官分散染料該放恭己光明大道寒瘧河女曲畫檐講劍揃搣繼電器悸動金鑰峻肅空劄老慵裂谷龍攎龍窩爐熏冒濁謬濫目眩頭暈啪嚓平坡駥骥生願伸腳世榮詩濤世族松花彩蛋唐寅通訓投林隤圮亡猿禍木無稽之言降龍響搨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