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代地方性軍械管理機構。總稱武器局(軍器局),分設弓局、甲局、箭局等。《元史·百官志六》:“ 保定 軍器人匠提舉司,秩從六品。達魯花赤、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其屬: 河間 甲局,院長一員; 祈州 安平縣 甲局,院長一員; 陵州 箭局,頭目一人…… 益都 濟南 箭局,秩正七品。局使一員。”
“箭局”是元代設立的地方性軍械管理機構,屬于軍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箭局是元代“武器局”(或稱“軍器局”)下屬的專門機構,主要負責箭矢等兵器的制造與管理。其名稱來源于職能分工,與“弓局”“甲局”并列,分别負責弓箭、铠甲等不同軍械的生産和調配。
組織架構
根據《元史·百官志六》記載,箭局隸屬于“保定軍器人匠提舉司”,該機構設達魯花赤(蒙古官職,意為監察官)、提舉、同提舉、副提舉等職,秩級為從六品。地方上可能分設多個分局,如河間甲局、祈州安平縣甲局等,推測箭局也有類似分布。
曆史背景
元代為加強軍事裝備管理,在各地設立專業化的軍械制造機構。箭局作為其中一環,體現了元代對武器生産的集中控制與地方分工協作的特點。
箭局是元代地方軍事工業的重要組成,通過專業化分工提升武器制造效率,其管理體系反映了元代官僚制度與軍事需求的結合。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或運作細節,可查閱《元史》相關章節。
《箭局》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管理、監察和生産箭矢的機構。箭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統籌箭矢的制作、分發和質量檢驗等工作。
《箭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簡化的“⺈”和“目”,在字典中屬于左右結構的漢字。它一共有10個筆畫。
《箭局》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古時候的箭矢在軍事和狩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設立了專門的機構來管理箭矢的制作和分發,這個機構就稱為箭局。
《箭局》的繁體字形為「箭局」,拆分部首和筆畫結構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箭局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箭廕」,由「⺈」和「廣」兩個部首組成,整體結構更為繁複。
1. 那位将軍親自視察箭局,确保箭矢的質量和供應。
2. 箭局的工匠技藝高超,制作的箭矢威力強大。
3. 政府增加了箭局的投入,以滿足國内箭矢的需求。
箭靶、箭矢、箭羽、箭術、箭筒、箭袋、箭頭、箭竿、箭镞、箭塔
弓箭廳、弓局
弓藝協會、弓箭手訓練基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