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瘗的意思、守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瘗的解釋

古代祭祀地神時,将祭品埋于地下,設人守護,謂之“守瘞”。《周禮·春官·司巫》:“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凡祭事守瘞,凡喪事掌巫降之禮。” 鄭玄 注:“瘞謂若祭地祇有埋牲玉者也,守之者以祭禮未畢若有事然,祭禮畢則去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瘗”是一個古代祭祀相關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守瘗”指古代祭祀地神(地祇)時,将祭品(如牲玉等)埋于地下,并設專人守護的儀式流程。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人對土地神靈的敬畏,以及祭祀禮儀的嚴謹性。

2.出處與職責

根據《周禮·春官·司巫》記載,司巫掌管群巫的政令,并在祭祀活動中負責“守瘗”。鄭玄對此注釋稱:祭祀地祇時需埋藏祭品,守護者在祭禮未完成時須駐守,祭禮結束後方可離開。這反映了古代祭祀的規範性和儀式感。

3.意義與流程

4.曆史背景

“守瘗”屬于周代祭祀體系的一部分,與“瘗埋”禮制密切相關。類似的儀式在先秦文獻中多次出現,可見其在中國古代宗教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周禮》中其他祭祀禮儀,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瘗

守瘗(shǒu y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宀”、“襄”、“疒”三個部首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宀(寶蓋兒,3畫)、襄(衣襟,7畫)、疒(病,5畫)。總的來說,它是一個由15畫構成的漢字。

守瘗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屬于正音反誤詞,引申義為“守護和守壽者”。其中,“守”指守護、保護,強調持守、堅守;“瘗”則是指埋葬、安葬,表達對死者的尊重和紀念。整體而言,守瘗表示為了紀念與保護而對逝者進行安葬和守護。

在繁體字中,“守瘗”一詞的寫法為「守瘞」。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的漢字中,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以守瘗為例,古代漢字寫作「守瘞」,并且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也略有不同,具體細節可以在古代漢字字典中找到。

以下是一些關于守瘗的使用例句:
1. 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我們要守瘗并給他們最好的安葬。
2. 在古代,守瘗是一種尊重并表達對逝者的感激之情的方式。
3. 祖父去世後,全家人一直守瘗以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

與守瘗相關的組詞有:守墓、守靈、守夜、守寡、守貞等。

守瘗的近義詞有:守墓、守靈、守夜等。

守瘗的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詞語與之對應。反義詞取決于特定語境,如果指不守護與不紀念逝者的行為和态度,可以使用不守護、不守壽等詞作為反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