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一的意思、宁一的详细解释
宁一的解释
亦作“ 寧壹 ”。安定统一。《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为法,顜若画一; 曹参 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浄,民以寧一。”《宋书·沉文秀传》:“今天下已定,四方寧壹,卿独守穷城,何所归奉?”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策》:“臣伏以今之刑法, 太宗 之刑法也;今之天下, 太宗 之天下也。何乃用於昔,而俗以寧壹,行於今,而人未休和?”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沛然谁能御?四海望寧一。”
词语分解
- 宁的解释 宁 (寧) í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
- 一的解释 一 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全;满:一生。一地水。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
专业解析
“宁一”的汉语词典释义
“宁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含义主要指向两个方面:
-
安定统一;使安定统一:
- 这是“宁一”最核心的含义,指国家、社会或局势稳定、和谐、没有纷乱,达到统一的状态。它强调由动乱、分裂归于平静和整体性。
- 古籍例证:
- 《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萧何制定法令,明白划一;曹参接替他,遵守而不改变。施行其清静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定统一。)[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上(宋太祖)顾谓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赵普)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上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何逃乎?’上笑曰:‘吾意正尔,姑试卿耳。’于是用师荆、湖,继取西川,四海宁一。” (这里“四海宁一”指天下安定统一。)[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涑水记闻》]
- 现代释义: 指社会、国家或局面稳定、和谐、没有战乱和分裂,达到统一的状态。
-
安宁专一;使安宁专一:
- 这个含义相对少见,侧重于个体内心的平静、专注和不受干扰的状态。
- 古籍例证:
- 宋·《册府元龟·卷五十八·帝王部·守法》:“(唐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又曰:‘…夫安人宁一,惟在于君。无为而理,德之上也。’” (这里的“安人宁一”可以理解为使人民安定,使(君主)内心安宁专一。)[来源:中华书局影印本《册府元龟》]
- 现代释义: 指心境平静、专注,不受外物干扰(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使用“宁一”表达,更常用“安宁”、“专一”等词)。
总结与使用场景:
“宁一”主要是一个历史词汇,用于描述国家、社会从动荡分裂归于安定统一的状态,具有强烈的政治和历史语境色彩。其“内心安宁专一”的含义较为边缘且罕见。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若需表达类似“安定统一”的意思,更常使用“安定”、“统一”、“太平”、“安宁”等词。理解“宁一”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宁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历史文献中的释义
-
安定统一
在《史记·曹相国世家》中记载:“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浄,民以宁一。” 这里的“宁一”指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的状态,强调治理下的平稳和谐。类似用法也见于《宋书》等典籍。
-
字形与字义分解
- 宁(níng):本义为平安、安定,如“宁静”“息事宁人”。
- 一:象征最小正整数,引申为统一、整体或专一。
二、现代延伸用法
- 人名寓意
现代常将“宁一”用于姓名,取“安宁专一”之意,寄托对平和心境或专注品格的期许。例如,“宁”象征宁静,“一”代表始终如一,组合后寓意吉祥。
注意事项
- 部分资料提到“宁一”作为成语表示“宁愿选择其一”,但此释义缺乏广泛权威文献支持,需谨慎使用。
- 若需考证历史语境,建议参考《史记》《宋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包饭长天日撤免尘侣尺郭串户淳卤打春大府大展经纶奠鼎點定地乳封签雰霾复比辐射服役期工脚狗心狗行狗鱼鬼炊桂府滚落过患含鸟徽芳驾长家道小康驾名降符骄抗警众掎挈旧院句丽枯堑镭疗联璧流逮龙尾毛头毛脑奶罩盘缘劈划平等钳忌器件七擒七纵秋社泉脉全胜颯焉嬗替升瓯狮虎当道瘦石送令摊牌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