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常綠大喬木。樹幹分枝多,覆蓋面廣,有氣根。葉子互生,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果實倒卵形,黃色或赤褐色。生長在熱帶地方。木材褐紅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葉、樹汁均可作藥用。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榕》:“榕樹, 南海 桂林 多植之,葉如木麻,實如冬青,樹榦拳曲……其蔭十畝,故人以為息焉。而又枝條既繁,葉又茂細,軟條如藤,垂下漸漸及地,藤梢入土,便生根節。” 清 吳偉業 《子夜歌·代友人答閩妓》之三:“榕樹參天長,郎栖在何處。”
榕樹是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具有獨特的植物學特征和文化内涵,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植物學特征
二、分布與習性 主要生長于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如中國南部、東南亞等地,常見于道路兩側或庭院作遮蔭樹。
三、實用價值 木材褐紅色可制器具,根、葉、樹汁均可入藥,具清熱解表、化濕等功效,用于治療感冒、瘧疾等症。
四、文化象征
如需更詳細内容,可參考以上标注的網頁來源。
《榕樹》是指一種常綠喬木植物,屬于桑科榕屬的物種,也叫作無花果樹。它具有濃密的樹冠和寬大的葉子,被廣泛用作園林景觀和街頭綠化。榕樹以其壯觀的樹形和獨特的樹幹特點而聞名。
《榕樹》這個詞由“木”和“廣”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部表示與樹木相關,而“廣”部則表意為廣闊。榕樹總共有12個筆畫。
《榕樹》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初用來描述榕樹這種植物。榕樹原産于中國南方地區,後來傳入其他亞洲國家。
《榕樹》的繁體字是「榕樹」。
在古代漢字中,榕樹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代寫法為「榕縈」,表示榕樹蔓延的樣子。
1. 這座公園裡的榕樹枝繁葉茂,給人一種涼爽宜人的感覺。
2. 大街兩旁的榕樹為整個城市增添了一片綠意。
3. 榕樹上吸引了許多小鳥在樹上築巢。
幾個常見的與榕樹相關的組詞:
1. 榕樹林
2. 榕樹盆景
3. 榕樹苗
4. 榕樹廟
榕樹的近義詞包括:無花果樹、無花果、大葉榕。
榕樹的反義詞可以是一些非樹類植物,如:草叢、花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