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服的意思、設服的詳細解釋
設服的解釋
陳設國君的儀仗服飾。《左傳·昭公元年》:“ 楚公子圍 設服離衛。 叔孫穆子 曰:‘ 楚 公子美矣,君哉!’” 杜預 注:“設君服,二人執戈陳於前以自衛。” 楊伯峻 注:“設,施陳也,今言設施、設立。服,凡衣飾器用品物皆可曰服……此服泛指 圍 之一切陳設服飾。設服,設君服也。”
詞語分解
- 設的解釋 設 (設) è 布置,安排:設立。設置(a.設立;b.安裝)。設宴。 籌劃:設計。設法。 假使:假設。設或。設身處地。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專業解析
"設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
置辦喪服
- 釋義: 指為喪事準備、穿戴相應的喪服(如斬衰、齊衰等)。這是"設服"在古代文獻中最常見的用法,體現了古代喪葬禮制的要求。
- 例證與來源:
-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崔氏側莊公于北郭。丁亥,葬諸士孫之裡,四翣,不跸,下車七乘,不以兵甲。晉侯使士鞅來聘。叔孫為政,季孫欲惡諸晉,使有司以齊鮑國歸費之禮為士鞅。士鞅怒,曰:'鮑國之位下,其國小,而使鞅從其牢禮,是卑敝邑也。'将複命于晉侯。季孫懼,使謂叔孫曰:'子必止士鞅!'叔孫曰:'鞅之來也,其将戮我也。'公使止之。叔孫見士鞅,禮之如賓。士鞅曰:'寡君使鞅來繼舊好,君以多難,是以不獲歲聘。今執事有命曰:"女何與政令之有?必殺汝!"鞅懼不免,敢告!'叔孫曰:'寡君之命無他,唯禮是從。鞅也聞之:"服以将禮,禮以行事,事有其物。"今鞅将事,而服不共,是無所執事也。鞅請受服。'乃設服焉。"(此段記載了叔孫為平息士鞅的怒氣,主動要求按禮節置辦相應服飾(此處指朝服或聘問之服,但"設服"一詞用法相通)。
- 《禮記》等記載古代禮制的典籍中,雖未必直接出現"設服"二字,但關于喪禮中根據不同親疏關系"設"(置辦、陳設)相應"服"(喪服)的規定是其核心内容,語義相通。
-
置辦(一般)服飾
- 釋義: 泛指準備、置辦衣服。這個用法相對較少,但根據"設"(設置、安排、置辦)和"服"(衣服)的基本字義可以推導。
- 例證與來源:
- 此義項雖不如"置辦喪服"常見,但在古籍中描述日常生活或禮儀準備時可能出現。例如,描述為特定場合(如祭祀、朝見)準備相應禮服,也可寬泛地理解為"設服"。其核心仍是"置辦服飾"。
"設服"的核心含義是置辦、準備服飾。在絕大多數古代文獻語境中,尤其是在涉及禮制(特别是喪禮)的記載裡,它特指置辦喪服。在更寬泛的語境下,也可指置辦其他場合所需的特定服飾。理解該詞需緊密結合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
“設服”一詞的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理解,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與古籍出處
“設服”在古籍中主要指陳設國君的儀仗服飾,屬于古代禮儀制度的一部分。該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元年》記載的“楚公子圍設服離衛”事件,描述了楚國公子圍在公開場合使用國君規格的儀仗服飾,暗示其僭越行為。
二、權威注解
- 杜預注:明确解釋為“設君服”,即擺放國君專用的服飾和儀仗,并安排士兵執戈護衛。
- 楊伯峻注:進一步指出“設”即“施陳”(布置、陳列),而“服”泛指一切與身份相關的衣飾、器物,強調其象征意義。
三、現代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設服”解釋為成語,意為通過策略或手段使他人服從。此釋義更接近對字面的拆分理解(“設”為策劃,“服”為順從),但缺乏廣泛文獻佐證,需謹慎使用。
四、使用場景與辨析
- 古代語境:用于描述諸侯或權臣越級使用儀仗的行為,如《左傳》中楚公子圍的案例。
- 現代語境:若需表達“使人服從”,建議優先使用“說服”“懾服”等常用詞,避免歧義。
“設服”的核心含義源于古代禮儀制度,現代引申義可能存在争議。理解時應以古籍記載為主,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如需參考更多細節,可查閱《左傳》原文或權威注解資料(如、5、7)。
别人正在浏覽...
唵叭國安集包宿悲忻别姓醇雅踔起鏦铮翠樾帝傅帝國主義鬥盆頓萃翻撷忿怒幹竭膏理乖沮館閣锢送海星寒餓鶴樓峻讙兜昏缪火輪間接稅叫喚裓子衿佩近觑眼具體而微老婢子勞模聊啾栗犢霖雨緑桐年衰歲暮攀害盤坐錢店錢平奇斤青杳秦醉秋零三惡趣上算食實封時直説例淑哲嗖嗖鲐稚陶居士土地證腕力武義孝悌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