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涸的意思、凝涸的詳細解釋
凝涸的解釋
猶凍結。《新唐書·曆志三上》:“坎以陰包陽,故自北正,微陽動於下,升而未達,極於二月,凝涸之氣消,坎運終焉。”
詞語分解
- 凝的解釋 凝 í 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凝結。凝固。凝凍。凝集。凝脂。凝滞。 聚集,集中:凝聚。凝重(恘 )。凝神(聚精會神)。凝思。凝眸。凝睇(注視)。凝練。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 涸的解釋 涸 é 水幹:幹涸。涸澤。涸竭。涸轍之鲋(喻處境十分危難、急待救助的人)。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凝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表示凍結、凝結的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凝涸”由“凝”和“涸”二字組成:
- 凝:指液體或氣體凝結成固體(如“凝結”“凝固”),也引申為專注(如“凝神”)。
- 涸:指幹枯、枯竭(如“幹涸”),但在此詞中與“凝”結合,表示因凍結而導緻的固态停滞狀态。
綜合釋義為“因寒冷或停滞而凍結”。
2.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和詩詞,例如:
- 《新唐書·曆志三上》中提到:“坎以陰包陽……極於二月,凝涸之氣消,坎運終焉。”,此處指冬季的寒氣隨季節更替逐漸消散。
- 明代楊慎的《普市》中寫道:“凝涸冰槽工溜馬”,描述冰面凍結的場景。
3.語境與用法
“凝涸”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或抽象概念:
- 自然現象:如冰凍的河流、凝結的寒氣等。
- 抽象表達:可隱喻事物停滞、僵化,如“凝涸之氣”既可指寒氣,也可引申為阻滞的能量或狀态。
4.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古語,常見于學術研究或文學賞析。如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避免望文生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凝涸的意思
凝涸(níng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液體或者水凝固,變成固體狀态。
部首和筆畫
凝涸的部首是水(shuǐ),總計有11個筆畫。
來源
凝涸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凝和涸兩個字組成。凝指液體凝固,涸指液體枯竭、幹涸。
繁體
在繁體字中,凝涸的寫法為凝凝。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凝涸可以寫作凝歲。
例句
1. 酸奶放在冰箱裡會凝涸成固體。
2. 冬天寒冷,湖面上的水凝涸成冰。
組詞
1. 凝固:指液體逐漸變為固體。
2. 凝視:專注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3. 凝聚:集中或聚集在一起。
近義詞
固化、凝固、凍結
反義詞
融化、液化、溶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