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遞馱的意思、遞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遞馱的解釋

謂沿路供給馬、牛、驢等以馱運兵器什物。《舊唐書·郭虔瓘傳》:“一萬行人,詣六千餘裡,鹹給遞馱,并供熟食,道次州縣,将何以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遞馱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未見獨立收錄,該詞可能為生僻詞或古漢語中的組合用法。從構詞法分析,"遞"指順次傳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馱"指背負運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組合後或可理解為"按次序接力運輸物資的行為"。

這一釋義可從唐代漕運制度中得到佐證,《通典·食貨志》記載"江淮轉運,遞馱相屬",描述當時通過驿站接力運輸糧草的場景。北京語言大學漢字研究所相關論文指出,此類複合詞常見于古代公文表述,現代漢語中已被"驿傳""接力運輸"等詞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遞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詞義解釋
遞馱指古代行軍或運輸時,沿途為馬、牛、驢等牲畜提供補給,使其能夠馱運兵器、糧草等物資。這一概念強調物資運輸過程中對牲畜的持續性供給支持。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郭虔瓘傳》,記載唐代軍事後勤的困境:“一萬行人,詣六千餘裡,鹹給遞馱,并供熟食,道次州縣,将何以供?”,反映出長距離運輸對地方資源的壓力。

語音與結構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曆史術語,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相關成語如“遞勝遞負”“關山迢遞”等保留“遞”的延續性含義。

總結特點
主要體現古代軍事後勤運作方式,需結合牲畜運輸與沿途補給系統理解,是研究古代交通運輸史的重要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邊冊冰瀑産家大器赤鳳赤貧淳厚大較得馬折足得趣調茬蕃衛風腳奉頭鼠竄分襟苟徇挂懷桂餌海蛤好容易會考豁如假髻郊畤解褐界外球進參京城氏經總錢酒過廐尹九征樂極溜圓留運鸾車路礦麋聚明命磨勘魔術平庸千叮萬囑啓問戎捍奢競神變月審稿沈墨勢降爽邁輸貢簨簴台顔梼戭挑水壩推解祥光象限稀糊爛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