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凝涸的意思、凝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凝涸的解释

犹冻结。《新唐书·历志三上》:“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微阳动於下,升而未达,极於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凝涸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凝”与“涸”二字组合而成,需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逐层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凝(níng)

    《说文解字》释为“冰坚也”,本指液体遇冷凝结成固体(如《诗经·七月》:“纳于凌阴”注“冰室”),引申为固定、停滞、集中之意。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液体固化(如凝固)或精神专注(如凝视)。

  2. 涸(hé)

    《说文》载“涸,竭也”,指水流干枯(如《庄子·外物》:“泉涸,鱼相与处于陆”)。后泛指资源耗尽或事物失去活力状态。


二、合成词“凝涸”的语义

“凝涸”属并列结构,融合“凝固”与“干涸”双重动态:


三、典源与用例

  1. 古籍用例

    虽未见于先秦经典,但明清文献已见组合。如清代笔记《闲情偶寄》载:“墨池久置,凝涸若砾”,描述墨水干结。

  2. 现代语用

    多用于科技、环境领域,如“油污凝涸于管道”(指油脂固化并阻塞通道),或文学修辞中喻指生命力衰竭(如“泪水凝涸在眼角”)。


四、权威辞书释义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2.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3. 李渔. 《闲情偶寄》.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4.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5. 李行健 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注:古籍文献因版权限制未提供链接,现代辞书可访问汉语大词典在线版知网工具书库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凝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通常表示冻结、凝结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凝涸”由“凝”和“涸”二字组成:

2.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和诗词,例如:

3.语境与用法

“凝涸”多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抽象概念:

4.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生僻古语,常见于学术研究或文学赏析。如需引用,建议结合上下文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新唐书》等古籍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集白邓邓败将残兵版部北京条约兵戎唱明驰甬楚沥电鞭点觑底片丢份儿饿虎扑羊放却犯尅蜚虫风波海锋锐伏处公宦官偪民反贵侈函括横灾宏溥画革花颜秽言污语机骇齎具进蹈惊帆浸毓积善郡郛刘郎龙草鸾音面别弥亘囊底凝竭牛笛怒火冲天骈文闝宿匹植菩提热力学顋巴商宜授节通侻往迹微风闲简鲜明泻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