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望視。
“盲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領域理解:
視力損害标準
指患者最佳矯正視力低于0.05(國際标準),日常生活視力嚴重受限,屬于視力障礙中的“盲”等級。例如青光眼晚期、視網膜脫落等疾病可能導緻此類視力喪失。
與“低視力”的區别
醫學上将視力0.05~0.3歸類為低視力,低于0.05則定義為盲視,需通過專業矯正手段評估。
盲視(Blindsight)
由視覺皮層損傷引發,患者雖無法有意識地“看見”物體,卻能無意識地感知并準确判斷視覺刺激(如物體位置、顔色等)。此現象1974年由Larry Weiskrantz提出,挑戰了傳統視覺認知理論。
在非專業語境中,可表示“視而不見”或“忽視現實”。例如批評官員不作為時,用“盲視”暗喻其選擇性忽略問題。
醫學盲視的成因包括:青光眼、視神經炎、腦腫瘤壓迫視神經、糖尿病性眼底病變等。神經性盲視則與腦損傷直接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病理機制,可參考神經科學文獻或眼科臨床指南。
盲視是指眼睛無法正常看到物體的現象,即失明或視野受限。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眼睛本身的問題,如眼球形狀異常或視網膜受損等,也可能是由于神經系統的問題,如視覺信息無法傳遞到大腦等。
盲視的拆分部首是目字旁和示字旁,分别是目和示。目字旁作為一個部首表示與目相關的意思,示字旁作為一個部首表示與顯示、表現相關的意思。
盲視的總共有14個筆畫,可以分為“⺺、⺈、㇏、㇐、丶、一、㇒、一、丨、一、㇒、一、一”。
“盲視”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盲”和“視”兩個字組合而成。盲指失去視力,視指視覺。由于漢字特點,組合起來形成了“盲視”這個詞。
盲視的繁體字為「盲視」。
在古代,盲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篇幅限制,無法提供詳細的古代寫法。
1. 由于遭受嚴重的車禍,他變得完全盲視。
2. 這種疾病會導緻逐漸失去視力,最終變成盲視。
3. 他的盲視并沒有阻礙他在音樂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盲人、失明、目盲
失明、視力受損、目盲
明視、視覺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