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約的意思、鞭約的詳細解釋
鞭約的解釋
猶鞭辟。《朱子語類》卷四五:“ 至之 問:‘學要鞭辟近裡,鞭辟如何?’曰:‘此是 洛中 語,一處説作鞭約,大抵是要鞭督向裡去。’”參見“ 鞭辟近裡 ”。
詞語分解
- 鞭的解釋 鞭 ā 驅使牲畜的用具,柔軟像繩子:鞭杆。鞭長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撲。鞭責。鞭策。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教鞭。 一種古代兵器,鐵制有節,無鋒刃:鋼鞭。竹節鞭。 編連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約的解釋 約 (約) ē 繩子。 拘束,限制:約束。約法。制約。約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約。條約。契約。 事先說定:約見。約會。 邀請:約請。約集。 節儉:節約。儉約。 簡要,簡單:由博返約。簡約
專業解析
“鞭約”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鞭”和“約”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核心含義:
- 鞭: 本義指驅使牲畜的鞭子,引申為鞭策、驅使、督促之意。它象征着一種外在的、帶有一定強制性的推動力或約束力。
- 約: 本義指繩索,引申為約束、限制、約定、規約之意。它代表着一種規則、界限或協議。
- 結合義: “鞭約”的核心含義可以理解為通過鞭策(外在推動)來達到約束(行為規範)的目的,或者指一種帶有督促性質的約束或規約。它強調的是一種動态的約束過程,即通過不斷的督促、激勵(如同鞭策)來使人或事物遵守某種約定、規則或限制。
-
可能的引申與用法:
- 督促性的約束: 指并非完全被動或靜止的限制,而是需要主動施加力量(鞭策)來維持的約束。例如,在管理或教育中,通過持續的監督、激勵(鞭策)來确保規則(約)被遵守。
- 自我鞭策以守約: 也可以引申為個體自我督促、自我激勵以恪守對自己的承諾或外界的規範(約)。
- 契約中的督促條款: 在特定語境下(尤其古語或特定領域),可能指契約或協議中帶有督促、激勵雙方履行義務的條款或精神。
-
詞性:
- 主要作名詞,指代這種“鞭策性的約束”本身或相關的規約。
- 也可能隱含動詞意味,表示“以鞭策的方式加以約束”。
“鞭約”意指一種通過鞭策(督促、激勵)來實現的約束或規約。它融合了“鞭”的驅動力和“約”的限制力,強調約束的動态性和需要主動維持的特性。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其具體含義需結合具體的曆史文獻或語境來精确把握。
參考來源:
- 對“鞭”字本義及引申義的釋義,參考自權威漢語工具書《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和《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關于“鞭”的條目。
- 對“約”字本義及引申義的釋義,參考自權威漢語工具書《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和《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關于“約”的條目。
- 複合詞“鞭約”的釋義基于上述單字義的邏輯組合及古漢語構詞法分析。由于該詞極為罕見,未在常用現代詞典中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其理解需基于字源和構詞法推斷。如需更精确的古典文獻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鞭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鞭辟”相通,主要用于形容學習或修身時對内在的深入探求。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通過自我鞭策和約束,促使思想或行為向内在深入,強調對學問或德行的精微探求。例如《朱子語類》中提到:“大抵是要鞭督向裡去”,即通過“鞭約”達到“鞭辟近裡”的境界。
2.詞源背景
- 來源:出自宋代儒學家朱熹的《朱子語類》,屬于宋代理學中的概念。其變體“鞭辟近裡”源自洛陽方言,意為“深入剖析,靠近根本”,是宋儒治學修身的重要方法論。
3.用法與示例
- 語境:多用于形容治學态度或自我修養的嚴謹性。如造句:“馮大掌鞭約五旬的年紀……身闆始終挺得筆直”,此處“鞭約”暗含對自身行為的嚴格約束。
- 近義詞:鞭辟、鞭策、切問近思。
4.延伸理解
- 哲學内涵:宋代理學強調“向内求理”,而“鞭約”正是通過外在的鞭策(如讀書、自省)達到内在的明理,體現了儒家“克己複禮”的思想。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相關例句,可參考《朱子語類》及宋代儒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公操白面儒生百適保薦拔用倍價變産炳燭晨事螭舫出祿詞話叢編從子翠竹黃花大猾戴氣大奬賽反鼻高車驷馬功率關門閉戶果行韓盧逐逡紅踯躅花貓巧嘴黃帶監定晶滢金容鹫峯魁艾藍田壘和連緜字僚幕六渠謾欺南官那廂膨張偏毗品補破産騎步企附栖音日趨潤黩上義哨兵深迂石頭魚守身水松水汪汪四倒田舍公亭驿違忤鄉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