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猿公的意思、白猿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猿公的解釋

傳說古代善劍術的人。事見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處女将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 袁公 ,問於處女:‘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橋未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 則飛上樹變為白猿。” 唐 李白 《結客少年場行》:“少年學劍術,淩轢 白猿公 。”亦作“ 白猿翁 ”。 唐 杜牧 《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授符 黃石老 ,學劍 白猿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猿公”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劍術高手,其典故主要源自漢代趙晔所著《吳越春秋》中的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典故來源
    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描述,越國一位擅長劍術的少女(稱“越處女”)在北上觐見越王途中,遇到自稱“袁公”的老者。袁公以竹枝為劍與少女比試,少女敏捷應對,最終袁公飛身上樹化為白猿離去。這一故事成為“白猿公”形象的核心來源。

  2. 文化象征
    白猿公被後世視為劍術超凡的象征,常用來代指精于武藝的高人。例如唐代李白在《結客少年場行》中寫道“少年學劍術,淩轢白猿公”,借其名強調劍術造詣。

  3. 文學引用
    除詩詞外,北周庾信、唐代杜牧等文人也曾引用此典故,如“揮劍白猿,心存霸國之用”(庾信《周柱國大将軍纥幹弘神道碑》),賦予其謀略與俠義色彩。

  4. 形象演變
    故事中的“袁公”化為白猿的情節,可能融合了古代對猿類靈巧特性的想象,暗喻劍術如猿猴般敏捷精妙。

總結來看,“白猿公”既是具體典故人物,也演化為劍術境界的文化符號,在文學與武術領域均有深遠影響。若需進一步了解故事細節,可參考《吳越春秋》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猿公的意思

《白猿公》是指白色的猿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猿被視為神異的動物,被賦予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因此,《白猿公》一詞也常用來形容修行高深、悟性極高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猿公》的拆分部首為犬(狗字部首)和王(玉字部首),總計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白猿公》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民間傳說,描述了一隻白色的猿猴在山間修行成仙的故事。在繁體字中,《白猿公》的寫法為「白猿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白猿公》的古代寫法為「白猿公」,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例句

他的悟性如同一隻白猿公,幾年時間就能夠掌握九州武學的精髓。

組詞

白猿、猿公、白色、猿猴、修行、高深、悟性

近義詞

白猿、神仙、高人、慧眼

反義詞

凡夫、俗人、無知、淺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