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哀诔的意思、哀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哀诔的解釋

哀悼死者的文章。《晉書·潘嶽傳》:“ 嶽 美姿儀,辭藻絶麗,尤善為哀誄之文。”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祭祀哀誄,生於《禮》者也。” 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五:“散文中一到情感增高時--如作哀诔或贊頌或譴責的言辭,莊嚴的演說,熱烈的争論等--散文中亦立刻見出節奏起伏。”參閱 晉 摯虞 《文章流别論》、 明 吳讷 《文章辨體·哀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哀诔是漢語中表示悼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兩部分:

  1. 字義解析

    “哀”指悲痛、憐憫的情感,如《說文解字》釋為“闵也”;“诔”原指古代叙述死者生平功德的文體,《禮記·曾子問》記載“賤不诔貴”,特指通過文字追述逝者德行。二字組合後,詞義擴展為以文字形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與追念。

  2. 文體特征

    作為古代祭文的分支,哀诔在漢魏時期形成固定範式。據《文心雕龍·诔碑》記載,其文體需“傳體而頌文,榮始而哀終”,即前半段記述生平事迹,後半段抒發哀悼之情,如曹植《王仲宣诔》即為典型範例。

  3.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哀诔”多用于文學研究領域,指代具有悼亡性質的詩文創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哀悼死者的文章”,常見于挽聯、祭文等儀式性文本。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劉勰《文心雕龍》,中華書局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哀诔”是古代文體的一種,主要用于哀悼逝者,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哀诔指哀悼死者的文章,兼具叙述逝者生平與表達哀思的功能。其名稱由“哀”(悲痛之情)與“诔”(累列德行以作谥的文體)組合而成。

2. 文體起源與功能
據《顔氏家訓》記載,哀诔源于古代禮儀中的祭祀傳統,屬于禮制範疇的文體。早期诔文需依據逝者德行拟定谥號,後逐漸發展為抒發個人哀情的悼念文章。

3. 曆史文獻例證

4. 文體特點
哀诔通常包含對逝者品德的贊頌、生平事迹的追述以及悼念者的悲痛之情,形式上注重文辭修飾,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

建議拓展閱讀
可參考晉代摯虞《文章流别論》和明代吳讷《文章辨體·哀诔》,了解該文體的曆史演變與創作規範(因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古籍文獻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跋焦悲恚備盡迸擊邊垂兵力昌霍鈔寫齒曆串戲唇揭齒寒從師彈論大有迳庭地界第三滴沰逗哈哈段家橋蠹弊奉系附搭負裝剛勇光焰萬丈過片恒心後報狐裘羔袖斛觫澆醨诘诎聱牙蠲減聚收開翦凱燕力巴裡俗輪放馬館美芹之獻門樓眄視指使南郊排長平擱入井澀煉聲玩食苗市庸詩準夙好洮州銅面微管文冢綫呢閑細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