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服的意思、道服的詳細解釋
道服的解釋
(1).佛教的事業。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序:“遂令無上道服,毀於塵俗,亮到之心,屈乎人事。”
(2).僧道的服裝。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二出:“[旦]我公休與婆知,種些善基,有舊底衣服把贈與。[末]兀底老漢有粗道服,贈君家須着取。” 錢南揚 校注:“釋道兩家的服裝都可以稱道服,這裡是指一般人穿的道袍。”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帝王都會二》:“其衣則縞素道服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古迹·王右軍别業》:“寺門有 右軍 塐像,青巾道服,坐于正中。”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道服”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
宗教服飾
指道教徒或僧侶穿着的服裝,特點是寬松肥大,象征包容乾坤、隔絕塵世。主要分為六類:
- 大褂(日常穿着)
- 得羅(正式場合用)
- 戒衣(受戒時穿)
- 法衣(高功法事專用)
- 花衣(繡有花紋)
- 衲衣(補丁拼接)
-
世俗演變
自宋代起,道服逐漸成為明代男子居家常服,亦可作為婚服或襯袍。其形制為直領大襟,兩側開衩,接暗擺,以系帶固定,領口常綴白色護領。
二、形制特點
- 結構:通裁制(上下連裁),交領寬袖,衣襟、袖口有緣邊。
- 材質:以素色布料為主,白色為上,茶褐色次之,邊緣配黑或皂色布。
- 文化寓意:直領設計體現道教“潇散”理念,暗擺象征含蓄内斂。
三、其他語境含義
- 佛教事業:早期文獻中,“道服”代指佛教弘法事業,如晉代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提及“無上道服”。
- 日語延伸:日語“道服”(どうふく)既指道士服裝,也指日本室町時代公卿階層的便服。
四、曆史演變
- 起源:道教專用服裝,後因文人雅士推崇,逐漸世俗化。
- 明代流行:成為士人階層身份象征,與深衣相似但結構簡化。
參考資料
- 權威文獻參考:漢典、搜狗百科、日語詞典。
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以上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服》這個詞意思是指修道者穿戴的服裝,一般指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修行者所穿戴的特定服飾。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道:辶(辵)部,7畫
- 服:月(⺆)部,8畫
來源:《道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宗教文化。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在修行過程中都有特定的儀式和規定,其中包括穿着特定的服飾。
繁體:道服(道服)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很多漢字的寫法在古代與現代有所區别,《道服》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多為“道襥”或“道袍”,但含義相同。
例句:他在寺廟裡穿着整潔的道服。
組詞:道袍、道袍服、修道服、宗教服飾
近義詞:宗教服飾、宗教衣服
反義詞:平民服飾、凡人衣着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