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命的意思、格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命的解釋

猶大命;福命。格,通“ 嘏 ”。《書·呂刑》:“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格讀為嘏,格命,嘏命也。《逸周書·皇門篇》:‘用能承天嘏命。’《爾雅》曰:‘嘏,大也。’《君奭》曰:‘其集大命于厥躬’,與此同義。庶有嘏命者,言庶幾受祿于天,保右命之,尊大之則曰嘏命耳,古字格與嘏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格命”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和訓诂學分析。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格命”指大命、福命,其中“格”通假為“嘏”(gǔ),意為“大”或“福”。該詞出自《尚書·呂刑》,原文為:“庶有格命”,意為希望獲得上天賜予的崇高使命或福祉。

二、訓诂學分析

  1. “格”的通假
    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指出:“格讀為嘏,格命即嘏命。”
    “嘏”在《爾雅》中釋義為“大”,故“格命”即“大命”,指上天賦予的重要使命或福澤。

  2. 古籍用例
    《尚書·呂刑》中,周穆王告誡群臣時提到“格命”,強調臣民需聽從君王之言以承天命。類似用法亦見于《逸周書·皇門篇》“承天嘏命”。

三、現代語境中的理解

在現代漢語中,“格命”已非常用詞,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語境。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四、與其他“格”字的區别

需注意區分“格命”中的“格”與其他語境下的“格”(如“格調”“格局”),此處僅為通假用法,無“規格”“品質”等常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命的意思

《格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按照命運的規定或安排行動”,也可理解為“遵守命運的安排而行事”。格,表示依照;命,表示命運或命理。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遵循自己的命運或注重自己的命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格命》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十”和“口”,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它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格命》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命理學說。在繁體字中,格命的寫法是「格命」,字形更加複雜。繁體字通常在中文文化傳統和一些地區的書寫中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格命》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格命」,字形更加古樸。古代漢字寫法的變遷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現代漢字寫法是在改革開放後逐漸統一和規範的。

例句

1. 他相信命運的安排,所以一直格命而行。

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命方式,要學會接受命運的安排。

組詞

1. 至命:遵循命令執行。

2. 脫命:從死亡的危險中逃脫。

3. 命途:人生的道路。

4. 命中注定:命運早已決定。

近義詞

遵命、順從、謹遵

反義詞

逆命、違抗、藐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