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僚采的意思、僚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僚采的解釋

同僚。《金石萃編·唐褚亮碑》:“動名教於搢紳,暎徽猷於僚采。”《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年》:“檄書到日,上下僚采,遠近兵民,遞相告諭,共赴師期。” 清 顧炎武 《路舍人家見東武四先曆》詩:“持此一冊書,千秋戒僚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僚采"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義構成 "僚"本指官府中的屬官,《說文解字》釋為"好皃",後衍生出同僚、僚屬之意;"采"通"寀",原指古代卿大夫的封地,《爾雅》注"寀,寮也",此處引申為共事的群體。二字合稱特指古代官員群體中的同僚關系。

二、文獻應用 該詞最早見于魏晉典籍,如《晉書·王戎傳》載"雖位總鼎司,而委事僚采",此處指司徒府中的屬官群體。唐宋時期用例漸增,如《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僚采仰止"句,展現同僚間的尊崇關系。明代《萬曆野獲編》記載"與僚采言,煦煦惟恐傷人",體現官場中同僚相處的謹慎态度。

三、語義特征 與常見詞"同僚"相比,"僚采"更強調官署機構中的職務關聯性,常特指中央官署的屬官群體。其使用多出現在奏章、公文等正式場合,具有莊重的語體色彩,如宋代《續資治通鑒長編》中"簡擇僚采"的表述,即指選拔中央機構的屬官。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1993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僚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同僚,即在同一官署任職的官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用法
    “僚采”由“僚”(同僚)和“采”(通“寀”,意為官)組合而成,強調官員之間的共事關系。例如《續資治通鑒》中提到“上下僚采”,即指上下級官員共同協作。清代顧炎武的詩句“千秋戒僚采”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2. 發音與注音
    拼音為liáo cǎi,其中“采”在此處讀作“cǎi”,與“寀”通假。

  3. 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唐代《褚亮碑》記載“暎徽猷於僚采”,宋代《續資治通鑒》描述官員間傳遞檄書時提及“僚采”,均指同僚間的職責與聯繫。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同僚、同寅(均指同事官員)。
    • 反義詞:無明确對應詞彙,但可結合語境用“下屬”“上級”等區分職位高低。

“僚采”是古代對同僚的雅稱,常見于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更多例句或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頒條冰冱冰銜槟椥不當得利不匮長韻車賦籌墊觸塵垂名竹帛撺箱大放厥詞钿車洞天聖酒将軍放想膏面高蹑高山深澗狗窦刮垢磨痕瞶禍玩災海凫海涵地負畫荻和丸皇墳黃糧煥映活躍躍交睫藉口極苦禁佅辣椒骊歌理劇貍貓漫天叫價苗牀平慮草譬如閑訖畢窮辟绮纨子泣顔取道若是山衣實彈石鼓世面宋版謄録官藤椅條定退智亡徵無子些笑音遐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