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戒的意思、诰戒的詳細解釋
诰戒的解釋
告誡。 漢 蔡邕 《讓高陽侯印绶符策表》:“中讀符策誥戒之詔,非臣才量所能祗奉。”
詞語分解
- 诰的解釋 诰 (誥) à 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诰命。诰封。 告誡,勉勵:自诰。诰誡。 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诰敕(官吏受封的文書)。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戒的解釋 戒 è 防備:戒心。戒備。戒嚴。戒驕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煙。 佛教律條,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齋戒。 準備:戒途。戒裝。 古同“界”,界限。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诰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ào jiè,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诰戒”由“诰”和“戒”兩字組成:
- 诰:原指古代統治者發布的訓誡性文告,後引申為宣布、公告()。
- 戒:意為警告、勸誡,或戒除不良行為()。
因此,“诰戒”指通過正式或嚴肅的方式宣布命令、提出告誡,強調對行為規範的警示()。
二、使用場景
-
上級對下級:如古代帝王或官員通過文書、诏令告誡臣民遵守法度()。
例:漢代蔡邕《讓高陽侯印绶符策表》中提到“诰戒之诏”,即指帝王通過诏書嚴肅告誡臣子()。
-
長輩對晚輩:如父母以家規勸誡子女()。
-
正式文書中:常見于古代公文或曆史文獻,體現權威性和嚴肅性()。
三、延伸解析
- 與“告誡”的異同:兩者均有勸誡之意,但“诰戒”更強調通過正式渠道(如文書、公告)進行警示,語境更莊重()。
- 曆史背景:古代“诰”常與帝王封賞、訓令相關(如《尚書》中的“诰”體),而“戒”多用于道德或行為約束,組合後凸顯了制度化的警示功能()。
四、總結
“诰戒”是融合了權威性與警示性的詞彙,多用于正式或傳統語境,需根據具體場景判斷其側重(命令宣布或行為勸誡)。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代典籍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诰戒(gào jiè)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兩個部首:言部和戈部。根據《康熙字典》,诰戒的筆畫數為18畫。
诰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初用作皇帝下達的重要命令和警告。它是一種莊嚴的宣示,用于向臣民或下屬傳達正式指示或提醒。
在繁體中文中,诰戒的寫法和簡體中文中相同。
古時候,诰戒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诰”字的兩個部分換了位置,即“讠”在上方,“去”在下方。這種古代寫法與現代不同,但意義相同。
這是一個例句:“國王發布了一項诰戒,要求民衆遵守法律。”
組詞方面,可以有诰戒書、诰命、诰敕等。
近義詞可以是诏令、告示、命令等,它們都有類似的意義,用于傳達上級的權威指示。
反義詞可能是勸告、建議等,它們表示提供意見和建議,而不是具有強制性的命令。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