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忒煞 ”。
“忒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忒殺”意為“太甚”或“過于”,表示程度超出尋常,常見于明清小說中。例如《醒世恒言》中“你也忒殺懵懂!”即指“你太糊塗了!”
異體寫法
該詞是“忒煞”的異體形式,兩者可互換使用。部分文獻中亦寫作“忒?”或“忒甚”。
“忒”單獨使用時,既可表“差錯”(如“差忒”),又通“太”表程度(如“忒壞”)。而“殺”在此為虛詞,無實際意義,僅加強語氣。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醒世恒言》原文。
忒殺(tē shā)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非常兇猛、殘忍”,形容人或動物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和殺傷力。
忒字是由“心”部和“弟”部組成,部首為“心”,有4畫;而殺字則由“木”部和“犬”部組成,部首為“木”,有7畫。
忒殺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古代人們用來形容猛獸或戰士的兇狠。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表現或行為非常兇蠻殘忍。
忒字的繁體寫法為“忑”,而殺字的繁體寫法為“殺”。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忒字的寫法是将幾個筆畫一起寫成一個整體,類似于現代漢字的合寫。殺字的古代寫法較為複雜,不同字體有所差異。
他具有忒殺的勇猛,戰場上無人能敵。
血腥忒殺、兇殘忒殺、狂暴忒殺
狠厲、兇暴、暴虐
溫和、溫順、和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