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蒲梢 ”。
“蒲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駿馬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蒲稍”是“蒲梢”的異寫形式,指古代西域大宛國出産的千裡馬。這種馬以耐力強、速度快著稱,汗液呈紅色(即“汗血馬”),被視為珍貴戰馬。
文獻記載
名稱考據
該詞為音譯外來詞,源自大宛語對汗血馬的稱呼。漢字寫法存在“梢”“稍”“捎”等不同變體,屬同音異寫現象。
背景補充:大宛(今中亞費爾幹納盆地)以盛産良馬聞名,漢代通過戰争獲取種馬,促進了中原馬種改良。“蒲稍/梢”作為早期引進的西域良馬代表,在古代軍事、交通史上具有特殊意義。
蒲稍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包含了“蒲”和“稍”兩個字。蒲稍是指蘆葦或者蒲草的頂部,通常是花穗或葉子的頂端。
拆分部首和筆畫:蒲(艸部,6畫)+稍(禾部,10畫)
來源:蒲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蒲指的是蘆葦,而稍則指的是尖端,因此蒲稍可以理解為蘆葦頂端。
繁體:蒲稍的繁體字是「蒲稍」。
古時候漢字寫法:蒲稍在古代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他正默默地坐在池塘邊,看着蒲稍輕輕搖曳。
組詞:蒲席、蒲團、蒲藍、蒲灰。
近義詞:蘆葦、葦草、葭葦。
反義詞:樹木、山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