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體之一。形成于 唐 初。每句五字,每首八句,雙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轉韻。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律詩難於古詩……七言律詩難于五言律詩。”亦省稱“ 五言律 ”、“ 五律 ”。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紅樓夢》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五七律排》:“ 沉約 《八詠詩》……已全是五律。” 毛6*澤6*東 《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我對五言律,從來沒有學習過,也沒有發表過一首五言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言律詩漢語 快速查詢。
五言律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固定格式,屬于近體詩(格律詩)的範疇,形成于唐代。其名稱和形式特點如下:
1. 基本定義
2. 結構特點
3. 曆史地位 五言律詩在初唐時期定型,盛唐達到藝術巅峰,杜甫、王維等詩人将其推向了内容與形式的雙重成熟。它相較于五言絕句(四句)更具叙事和抒情的深度,又比七言律詩更顯簡練莊重。
4. 創作要點
示例分析 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為例: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種詩體通過嚴格的格律約束,實現了語言的高度凝練與情感的深沉表達,是中國詩歌形式美的典範之一。
五言律詩是一種古代漢族的詩歌形式,每句詩有五個字,符合律詩的規定。它是中國古代最為常見的一種詩歌形式,也是古代文人雅士最為鐘愛的表達方式之一。
《五言律詩》由五個字組成,可以拆分成五個部首:亠、口、虍、欠、矢。其中,亠部首和口部首分别有1畫,虍部首和欠部首均有2畫,矢部首有5畫。綜合起來,《五言律詩》共有12畫。
五言律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成熟于宋代。它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譽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巅峰之作。五言律詩題材廣泛,形式嚴謹,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感悟。
五言律詩在繁體字中的書寫與簡體字一緻,沒有明顯區别。繁體字是對簡體字的傳統書寫方式,廣泛使用于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保留了古代漢字的風韻與獨特的審美價值。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相比現代有一些差異,例如一些字的結構、筆畫的順序等方面。但總體而言,古代漢字與現代漢字的基本形狀和含義是一緻的,具有相同的字義和發音。
五言律詩的經典例句有很多,其中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五言律詩的"五言"可以組成許多詞彙,例如:"五言絕句"、"五言詩"、"五言長律"等。
與五言律詩相近的詩歌形式有七言律詩、五言絕句等。這些詩歌形式在字數、節奏和韻律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國古代漢族詩歌的瑰寶。
與五言律詩相反的詩歌形式是五言絕句以外的其他形式詩歌,比如七言絕句、九言絕句等。這些詩歌形式的字數更多,表達方式也有所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