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絁袍的意思、絁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絁袍的解釋

用粗質絲織物做的袍子。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集翠裘》:“ 梁公 指所衣紫絁袍曰:‘臣以此敵。’” 宋 陸遊 《村居》詩:“紗帽新裁穩,絁袍舊製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絁袍是漢語中對一種傳統服飾的專稱,特指以粗絲織物“絁”制成的長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與材質特征

“絁”指未經精細加工的粗質絲織品,質地厚實但表面粗糙。《說文解字》釋“絁”為“粗緒也”,強調其未精練的原始特性。故“絁袍”即用此類粗絲制成的袍服,與“錦袍”“羅袍”等精織品形成對比,具有質樸無華、耐磨實用的典型特征。

二、文化象征與曆史用例

在古代文獻中,絁袍多象征清廉簡樸的品格。如《後漢書·桓譚傳》載“身衣弋绨(絁)之袍”,以粗絲袍體現官吏節儉。最經典的典故見于《論語·子罕》:“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此處“缊袍”即絁袍類粗服,孔子借子路着粗袍不以為恥的故事,倡導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

三、形制與穿着場景

作為通裁式長衣,絁袍形制寬大,交領右衽,系帶無扣。唐宋時期為平民及僧侶常服,如《唐六典》規定庶人“服絁、布”,宋《營造法式》提及工匠“絁布袍”為勞作服。因其保暖性強且成本低,元明後仍為冬季便服,但逐漸被棉布袍取代。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範晔《後漢書·桓譚傳》(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本)
  3. 朱熹《論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李誡《營造法式》(人民出版社注釋本)

網絡擴展解釋

“絁袍”是古代一種用粗質絲織物制成的袍子,其具體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絁袍由粗質絲織物(即“絁”)縫制而成,材質較為樸素,多用于日常穿着。其讀音為shī páo,其中“絁”指未經精細加工的粗絲織品()。

  2.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 唐代薛用弱《集異記·集翠裘》記載:“梁公指所衣紫絁袍曰:‘臣以此敵。’”說明唐代官員曾穿紫色絁袍,可能與當時服飾制度相關()。
    • 宋代陸遊在《村居》詩中提到“絁袍舊制寬”,反映絁袍在宋代文人生活中作為寬松便服的用途()。
  3. 與“绨袍”的區分
    需注意“絁袍”與“绨袍”的區别:

    • 絁袍(shī páo):粗絲織物制成,側重材質的粗樸。
    • 绨袍(tí páo):由厚缯(粗厚絲錦)制成,後衍生出“绨袍之義”等成語,比喻不忘舊交()。兩者材質和典故不同,不宜混淆。
  4. 文化意義
    絁袍的粗簡特性使其常與文人隱逸、淡泊的生活态度關聯,如陸遊詩中以絁袍搭配紗帽,體現閑適的田園生活()。

“絁袍”是古代服飾中體現材質樸素的一類袍服,多見于唐宋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用途及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馬飽雨卑賤卑贊廷式奔育表裡相濟逞嬌呈美稻草倒動董道二虎八咭貳忒焚稿風管風佩奮張焚擲分子物理學隔錯汗八裡撼雷寒鵲緩降鹄發穢污回執靃靃貨攤建華積讒糜骨錦鯉窘況科目儒虧除闊氣樂不極盤隸人蠻妝盤磨匹夫匹婦劈劃器杖羣匹渠搜戎旗生榮死衰誰們四蕃痛罵蛻蟬晩出往彥危塗渥眷無陂象度賢抗小蘿蔔崤塞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