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宋 周邦彦 《苏幕遮·风情》词:“陇云沉,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打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能”字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本义与基本用法
“能”本指熊类动物(《说文解字》:“能,熊属”),后假借为能力、才干之义,成为现代汉语的核心含义。其常见用法包括:
例:《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例:“他能说三种语言。”
例:“雨停了,我们能出发了。”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二、引申义与特殊用法
来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贤能为之用。”
例:“他能谋善断。”
三、古汉语中的特殊含义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四、权威释义参考
“能”的核心语义围绕“能力”展开,涵盖主观能力、客观条件、物理能量等多重维度,其演变体现了汉语词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扩展规律。
“能有”作为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在古典文学中,“能有”常作为反问语出现,多见于诗词,用于加强语气或引发思考。例如:
现代语境中,“能有”可拆解为“能”+“有”,表示有能力拥有或实现某事物。例如:
建议在阅读古典诗词时,特别注意“能有”的反问用法;现代使用中则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表能力或反问的功能。
安否鳌头百冗背盟败约畀予豺狼野心倡排劖刻闯破从品鹾使淡而无味阿其那放舟泛拚霏娓丰子恺分取抚爱敢做公古哩公过鹄岸环逼黄螺驩戚教诏泾渭自明躐径买账芒硝马如游龙面缚纳头便拜啮雪餐毡牛渚犀拍塞平白无故谴黜迁格千日打柴一日烧千子鞭弃代绻慕渠股仍重散走山龙圣者时雄守望相助授业解惑松髓搜索陶汰退出委结稳受响亮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