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屬的意思、耳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屬的解釋

《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鄭玄 箋:“王無輕用讒人之言,人将有屬耳於壁而聽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後因以“耳屬”謂竊聽。《晉書·苻堅載記上》:“禁中無耳屬之理,事何從洩也?”《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後劉氏傳》:“宰相論于 延英 ,後於屏間耳屬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耳屬”一詞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未收錄。從構詞法分析,“耳”指聽覺器官,“屬”在古漢語中可通“囑”,如《左傳·定公四年》注“屬,猶注也”。二者組合可能衍生出“專注傾聽”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文獻例證。

值得注意的是,《詩經·小雅·小弁》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句,其中“屬耳”為動賓結構,意為貼耳竊聽(據《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版)。現代漢語中“耳屬”若單獨成詞,可能屬于方言詞彙或特定領域術語,建議使用者提供具體語境以便進一步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耳屬”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耳屬”原指竊聽行為,形容暗中偷聽他人談話的情景。該詞由“耳”(耳朵)和“屬”(附着、連接)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耳朵貼在牆上”,引申為暗中探聽消息。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典來源
    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鄭玄注解指出,君王若輕信讒言,則可能被人在牆邊偷聽,暗示需謹言慎行。
  2. 曆史用例
    • 《晉書·苻堅載記》提到“禁中無耳屬之理”,強調機密場所不應有竊聽。
    • 《新五代史》記載皇後“于屏間耳屬之”,描述暗中監聽臣子議事的情景。

三、用法與語境

四、易混淆概念辨析

部分解釋(如)提到“形容聽力敏銳”,實為對字面義的誤解。該詞核心含義始終圍繞“竊聽”,而非單純聽覺靈敏。

總結

“耳屬”是源自《詩經》的典故類詞彙,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暗中監聽”的本質含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安培白丁幫教巴童甂瓴采察才術稱物吹牛拍馬褚先生單孔目盜耕大巧若拙鼎雉陡險二駕佛圖戶高宴更自工委鴻隙黃體胡洞謇博江圻羁畜糾戮捐複聚沙苛論郎罷骊連禮事毛公鼎眉厖齒鲵面骨抹粉施脂墓銘年衰歲暮僄輕疲懈鋪首戚枝泉骨取先曲燕僧舍深刺腧髓甥侄十月壽發瘦岩岩帥臣他岐童孺屯聚偉幹微細诿謝霧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