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贖的意思、納贖的詳細解釋
納贖的解釋
納銀贖罪。 晉 潘嶽 《西征賦》:“丞屬號而守闕,人百身以納贖。”《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縧》:“ 了緣 師徒雖不知情,但隱匿奸黨,杖罪納贖。”
詞語分解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贖的解釋 贖 (贖) ú 用財物換回抵押品:贖當(刵 )。贖身。贖金。贖買。 用行動抵銷、彌補罪過:立功贖罪。 當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納贖"是中國古代法律中的一項重要刑罰執行制度,指犯罪者通過繳納一定財物(如銀錢、絹帛等)來抵免或減輕其應受的刑罰(如笞、杖、徒、流等)。其核心含義是以財物替代或折抵刑罰的執行,體現了古代法律中"以財贖刑"的原則。
詳細釋義:
-
字義分解:
- 納: 指繳納、交付財物。
- 贖: 指用財物抵消或彌補罪過、刑罰。
- 合稱"納贖",即繳納財物以贖免刑罰。
-
法律定義:
納贖是古代律法明文規定的,允許符合特定條件的罪犯(通常是有一定身份地位或符合特定法律條款者)向官府繳納規定的財物,從而免除或減輕其應受的肉體刑(如笞、杖)或自由刑(如徒、流)的制度。它是一種法定的刑罰替代方式,而非私下交易。
-
制度特點:
- 法定性: 哪些罪行、哪些身份的人可以納贖,以及納贖的財物種類、數量标準,均由當時的律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大清律例》)明确規定,有法可依。例如,《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都有專門的"納贖"圖或條款。
- 適用範圍: 并非所有罪犯都能納贖。通常適用于過失犯罪、公務犯罪、符合"存留養親"條件者,以及享有法律特權的特定階層(如官員及其親屬、有功名者如秀才、舉人等)。故意殺人、強盜、謀反等嚴重犯罪通常不準納贖。
- 折算标準: 不同等級的刑罰(如笞一十、杖一百、徒一年、流二千裡等)對應不同的納贖金額或物品(如銀兩、銅錢、米石)。這些标準在律典中有詳細規定,并可能隨時代變化而調整。
- 特權性質: 納贖制度在實質上賦予了官僚、士紳等階層法律特權,使他們能夠利用經濟優勢避免身體刑和勞役之苦,體現了古代法律"刑不上大夫"及等級特權思想。普通百姓往往難以承擔高額贖金。
-
曆史演變:
贖刑制度源遠流長,先秦時期已有記載。納贖作為贖刑的一種具體形式,在曆代法典中不斷完善和細化。明清時期,納贖制度尤為系統化,在律典中有專門的"納贖例"、"收贖律圖"等,對適用範圍、折算标準、繳納程式等規定得十分詳盡。
權威參考來源:
- 《大明律》與《大清律例》: 這兩部明清時期的根本法典中均設有關于"納贖"的具體條文和圖例,是定義該制度最直接、最權威的法律依據。例如《大清律例》卷首的"納贖諸例圖"和名例律中的相關規定。來源: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或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 的相關研究成果常引用原始律文。
- 《唐律疏議》: 雖然唐律主要使用"贖"的概念,但其關于贖銅抵罪的規定是後世納贖制度的重要淵源。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唐律疏議》或相關權威法學史著作。
- 《中國法制史》權威教材與專著: 如張晉藩總主編的《中國法制通史》(多卷本)、瞿同祖的《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等,在論述古代刑罰制度時,均會對"贖刑"及"納贖"進行詳細闡釋和分析,強調其法律定義、適用範圍和曆史作用。來源:各高校法學院廣泛使用的教材或權威出版社(如法律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法學史著作。
- 專業學術論文與辭書: 《法學研究》、《曆史研究》等期刊上發表的關于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論文,以及《中國曆史大辭典》、《法學大辭典》等專業辭書中的"納贖"、"贖刑"詞條,提供嚴謹的學術定義和解釋。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知名大學法學院學者的研究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納贖”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指通過繳納錢財來抵消刑罰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犯罪者或其家屬通過向官府繳納銀錢或財物,換取免除或減輕刑罰。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法律中“以財代刑”的特點。
二、曆史背景與適用對象
- 法律性質:屬于古代贖刑的一種,需符合法定條件方可執行。如《清史稿》記載,清代贖刑分為“納贖”等類型,需根據犯罪者財力決定是否適用。
- 適用範圍:主要針對輕罪或特定身份者,如明代規定軍民犯罪及生員以上身份者犯輕罪可納贖。
三、文獻例證
- 晉代潘嶽《西征賦》提到“人百身以納贖”,反映早期贖罪傳統。
- 明代《醒世恒言》中記載僧人“杖罪納贖”,說明實際司法應用。
四、制度特點
兼具法律與經濟雙重屬性:既作為刑罰替代手段存在法律框架内,又涉及財物交易行為。其本質是古代社會階級差異在司法領域的體現,允許有財力者通過經濟手段規避刑罰。
别人正在浏覽...
白灰半成品保人保養表裡相濟碧山成行騁藻噇吃村迳淡晴東第鍛模耳治凡爾憤世嫉俗奮竦釜魚甑塵稿鞂俇俇官蝦蟆規瑱歸正邱首國勞花花腸子灰木劍首雞鳴之助伉音曠如連字符留司格理雪茂勳蜜戀密翳摸門兒孃孃平畫诎要桡膕瑞禾僧祇戶山公興梢槭十目所視侍其獅舞詩章手巾把書缺有間四顧四天王隨員天曆題詩僞荊卿惟肖惟妙圍腰象櫡徙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