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徙锢的意思、徙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徙锢的解釋

貶谪禁锢。《後漢書·謝弼傳》:“又故太傅 陳蕃 ,輔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見陷羣邪,一旦誅滅。其為酷濫,駭動天下,而門生故吏,并離徙錮。 蕃 身已往,人百何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徙锢(xǐ gù)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将囚犯或受罰者流放至邊遠地區并加以禁锢,體現了古代刑罰中兼具遷徙與囚禁的雙重懲戒方式。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用法角度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84頁)

    釋為:“流放禁锢。古代刑罰之一,謂将罪人遷徙至邊地并加以囚禁。”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467頁)

    解釋:“徙,遷也;锢,禁也。合指流放囚禁之刑。”

    來源: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第三版)[M]. 商務印書館, 2015.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1892頁)

    注:“徙锢,謂發配罪人至遠地,并終身監禁不得返鄉。”

    來源:王力等.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M]. 中華書局, 2014.


二、單字字源與構詞解析

  1. 徙(xǐ)

    《說文解字》:“徙,迻也。”本義為遷移、流放,常見于“徙邊”“徙刑”等法律術語,如《漢書·武帝紀》載“徙郡國豪傑于茂陵”。

  2. 锢(gù)

    《說文解字》:“锢,鑄塞也。”引申為禁锢、封閉,如《後漢書》中“锢黨人”指終身禁止仕宦。

    二字結合後,“徙锢”強調通過地理隔離與人身控制實現雙重懲罰,屬古代針對重犯的複合刑罰。


三、文獻用例與曆史背景

  1. 《宋史·刑法志》

    載:“謀逆者,男徙锢嶺南,女沒入掖庭。”反映宋代對謀反罪適用徙锢刑。

    來源:脫脫等. 宋史[M].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85.

  2. 《明會典·刑律》

    記:“官吏貪墨,贓滿百兩者,徙锢煙瘴之地。”可見明代亦沿用此刑懲治貪腐。

    來源:申時行等. 大明會典[M]. 中華書局影印本, 1989.


四、近義辨析


“徙锢”作為古代法制術語,特指通過流放至邊陲并終身監禁以剝奪罪人自由與歸鄉權利的刑罰,盛行于漢至明清。其語義承載了古代刑罰體系中地理隔離與人身控制的雙重懲戒邏輯,今已隨法制演進消亡,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徙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二、出處與語境


三、延伸解析

  1. “徙”的含義:
    • 遷移(如“遷徙”);
    • 古代官員職位調動(如貶谪)。
  2. “锢”的含義:
    • 物理禁锢(如用金屬封堵器物);
    • 抽象限制(如“禁锢思想”)。
      (綜合)

四、例句參考

《後漢書·謝弼傳》原文:

“門生故吏,并離徙錮。”
意為:陳蕃的門生和舊部屬全被貶谪并限制自由。


五、注意

不同詞典對“徙锢”的歸類略有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白椎般調頒告北卷标題音樂别無他物碧江冰橇不瞽不聾禅德成理瞋怒雨傳統詞類垂芳存放打調大祫靛青地栗鵝羣帖厄抑分時計算機膚受之訴改玉幹托公共關系學宮阃貫約古淡豪誕極工局境峻直咳嗆朗言勞慰儽儽憐寵疠疾禮經亂紛紛露紅露拍瞀厥馬首瓜撓退丕振千兒八百竊竊七級浮圖清休鵲漢散積侍執實租輸芒鲐鯣魚聽其自流脫若吳昌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