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闹装的意思、闹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闹装的解释

亦作“ 闹粧 ”。亦作“ 闹妆 ”。亦作“閙粧”。1.用金银珠宝等杂缀而成的腰带或鞍、辔之类饰物。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贵主冠浮动,亲王轡闹装。”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呀,你可便看我结束头巾砌珍珠,绣袄子绒铺,闹粧带兔鶻。”《金6*6*梅词话》第四八回:“ ********* 这里是金镶玉宝石闹妆一条,三百两银子。”

(2).即闹装花。 清 佚名 《燕台口号》之二:“乌金纸剪飞蝴蝶,嚷嚷婴孩插閙粧。”参见“ 闹装花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闹装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闹装"是古代汉语词汇,特指装饰华美、缀有珠宝金银的马鞍腰带或马具配饰,后引申为对华丽装饰的统称。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核心释义

  1. 装饰性马具

    指唐代用于装饰马鞍的珠宝腰带,常见于贵族或重要场合的马匹装扮。例如白居易《渭村退居》诗"金衔嘶五马,钿带舞双姝"中的"钿带"即类似闹装,体现奢华马具的典型特征 。

  2. 华丽饰物的泛称

    宋代以后词义扩展,泛指以金银珠宝镶嵌的精致佩饰。如《敦煌文献》记载"闹装银带"为官员礼服配饰,凸显身份地位 。


二、词源与结构


三、文化意涵

唐代经济繁荣催生马具奢侈品工艺,"闹装"成为社会阶层象征。如《新唐书·舆服志》载三品以上官员可用"玉闹装"鞍具,反映礼制与审美的结合 。


四、文献例证

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

——印证唐代皇室马具的"闹装"为珍珠宝玉镶嵌的缰绳配饰 。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12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1053.
  2. 蒋礼鸿.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245.
  3. 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车服志》. 中华书局, 1975: 卷二十四.

网络扩展解释

“闹装”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现代口语中的含义(形容词)

指人故意装疯卖傻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二、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名词)

指用金银珠宝等装饰的贵重饰品,常见于腰带、马鞍等物件。


别人正在浏览...

桉牍丙字库不是寃家不聚头苍筤沉浮承云砗磲驰突楚砧殚空导款丁香结恩命仿徨失措放饷法喜服诵敷珍扞圉供飨拐棒冠絶龟室好田祭韭警丽金螺金杓酒鳖九德旧污旷居阃内狼惫笠冠簑袂罹难没影门倌眠蚕纳吉碾盘逆阉窍隙寝丘奇正相生旗主悛换权奄劝诱日记帐冗积辱汙塞芦上捐盛年不重来狻猊通移往还闲苗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