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敏捷輕浮。《漢書·谷永傳》:“崇聚僄輕無義小人以為私客。” 顔師古 注:“僄,疾也。”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而 鄱陽 有鎔銀擷茗之利,俗用僄輕,政無刑威,盜賊多有。”
(2).亦作“ 僄輕 ”。輕捷。 清 吳偉業 《宣宗禦用戗金蟋蟀盆歌》:“性不近人須耿介,才堪卻敵在僄輕。”
“僄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piào qī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敏捷輕浮
指行為迅捷但缺乏穩重,含貶義。如《漢書·谷永傳》提到“崇聚僄輕無義小人以為私客”,顔師古注“僄,疾也”,強調“僄輕”之人行動迅疾但品性浮躁。
輕捷
中性描述,僅指動作靈活迅速。如清代吳偉業詩中“才堪卻敵在僄輕”,即用此意。
詞源與構成
“僄”本義為“輕”,《說文解字》釋為“從人,票聲”,引申為敏捷、輕狂;“輕”則強化了迅疾或浮躁的特性。兩者組合後,既可指動作靈活(如“僄狡鋒俠”),也可指性格輕浮(如《荀子》中“怠慢僄棄”)。
語境差異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如需引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褒貶傾向。更多組詞如“僄突”“僄遬”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
《僄輕》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輕浮、不嚴肅、不認真的狀态或态度。
《僄輕》的部首是從《亻》(人)部,拆分為“人”和“非”兩個部分,總共有13個筆畫。
《僄輕》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用,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的原字形為《僄》。《僄輕》是在《康熙字典》中出現的異體字。在繁體字中,它通常寫作《僄輕》。
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僄輕》的字形為《僄》,表示該字的意思。在現代漢字寫法中,字形變為《僄輕》。
1. 他的态度很僄輕,從不認真對待任何事情。
2. 學習的時候不要有僄輕的心态,要保持專注和嚴謹。
1. 輕浮 2. 不嚴肅 3. 不認真
1. 輕佻 2. 不莊重 3. 不嚴謹
1. 嚴肅 2. 莊重 3. 認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