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绶的意思、螭绶的詳細解釋
螭绶的解釋
螭紐及系紐的絲帶。指官印。 唐 杜牧 《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上有舅姑高堂,儼然螭綬龜章。”
詞語分解
- 螭的解釋 螭 ī 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築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螭頭。 古同“魑”,魑魅。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绶的解釋 绶 (綬) ò 一種絲質帶子,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後用來拴勳章:印绶。绶帶。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螭绶,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服飾與官制文化的複合詞,特指裝飾有螭龍紋樣的絲質绶帶,主要用于系挂官印或作為高級官員身份的标志。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 詞義分解
-
螭 (chī):
- 指古代傳說中一種無角的龍(或龍子),常作為祥瑞神獸。《說文解字》釋為“若龍而黃”,《廣雅》稱“無角曰螭”。其形象威猛而不失莊重,常見于青銅器、玉器、建築構件及高級織物紋飾中,象征權力、尊貴與祥瑞。
- 來源參考: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張揖《廣雅》(清王念孫《廣雅疏證》本)。
-
绶 (shòu):
- 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或帷幕的絲質帶子,顔色、材質和紋樣常與佩戴者的身份等級嚴格對應。绶帶是古代輿服制度中重要的身份标識物。
- 來源參考: 《後漢書·輿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新唐書·車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 “螭绶”的專指含義
“螭绶”合稱,專指:
- 裝飾有螭龍紋樣的官印绶帶。 在古代官制中,不同品級的官員使用不同顔色、材質和紋飾的绶帶。螭作為高等級紋飾,其绶帶通常為帝王、王公貴族或極高品級官員(如三公、宰輔)所用,是權力與地位的直觀象征。
- 代指高官厚祿或顯赫官位。 由于螭绶與頂級官階緊密相連,故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作高官顯位的代稱。
三、 曆史文獻與使用記載
-
典章制度記載:
- 宋代官修史書《宋史·輿服志》中詳細記載了各級官員的印绶制度,其中最高等級的印绶常配以龍、螭等尊貴紋樣。雖未必直接出現“螭绶”一詞,但螭紋應用于最高等級绶帶是符合禮制邏輯的。
- 來源參考: 脫脫等《宋史·輿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清代學者翟灏在《通俗編·服飾》中明确提及:“螭绶,謂印绶有螭首之飾者。” 這直接點明了螭绶的核心特征——印绶上裝飾有螭紋(通常體現在印紐上,其绶帶亦相配)。
- 來源參考: 翟灏《通俗編》(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
-
文學作品印證:
- 在詩詞歌賦中,“螭绶”常作為高官顯位的象征出現。例如唐代詩人可能用“腰佩螭绶”來形容位極人臣(具體詩句需查證,但此類用法在唐詩宋詞中并非罕見)。
- 來源參考: (需具體文學作品,此處為泛指,可參考《全唐詩》、《全宋詞》等總集)。
四、 文化象征
“螭绶”不僅是一件實用佩飾,更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級制度和祥瑞思想的集中體現:
- 權力象征: 螭龍代表皇權與神力,螭绶是其使用者掌握巨大權力的外化标志。
- 等級标識: 嚴格的輿服制度下,螭绶是金字塔尖官員的專屬标識,清晰劃分社會等級。
- 祥瑞寓意: 螭作為瑞獸,其紋飾寄托了國泰民安、官運亨通的美好願望。
“螭绶”指古代高等級官員所用的、飾有螭龍紋樣的官印絲帶,是權力、地位與尊貴的核心象征,其使用嚴格遵循禮制,并常見于史籍記載與文學作品中。
網絡擴展解釋
“螭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官職、印信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指帶有螭形紐的官印及系印的絲帶,象征官員身份與權力。其中,“螭”為傳說中無角的龍形神獸,常用于裝飾印紐;“绶”是系結印信或玉佩的絲帶。
-
字詞解析
- 螭(chī):古代神話中的龍屬神獸,形象多用于器物紋飾,尤其是印章的頂部(紐),體現尊貴。
- 绶(shòu):彩色絲帶,古代官員用以系挂印章或玉佩,不同顔色對應不同官階。
-
引證與用例
唐代杜牧在《唐故岐陽公主墓志銘》中寫道:“上有舅姑高堂,儼然螭綬龜章。”此處“螭绶”與“龜章”(龜形印紐的印章)并列,共同指代高官顯貴的身份标志。
-
象征意義
在古代文化中,螭绶不僅是實用物品,更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螭紋代表祥瑞和權威,而绶帶的等級制度強化了官僚體系的秩序。
-
總結
該詞常用于文獻中描述官員的印信或身份,屬于古典雅言,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保齡球運動悲唶陛陛鼻梁筆上蠅伯成子高不辍察戰廚兵大倉大冠頂拜敵應肚包二嬴凡種封事幹食割損官軍鼓風歸聚規勉姑息杭絹龢銮河陽一縣花鲎樽黃芒瘴鹄面鸠形兼及腳踏實地交怨解譬金鴈哜喳軍氣赉奬淩厲曆行龍鬣抹角轉彎破門而入耆龜寝遏傾注塞瓦定理善惑試秩朔雲溲箕搜尋貪狠通貨同年齒録無颠倒吳梁鄉校仙旌